率先突破 吉林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率先突破 吉林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

2024-06-28 行业资讯

  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公司生产线上,碳纤维原丝经过道道工序,变身为黑色的碳纤维。石雷摄

  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实现东北振兴息息相关。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抢占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吉林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如何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们高度关注这一话题,这也是东北振兴吉林何以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问。

  白城市洮北区主攻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批项目陆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图为吉电能谷铅碳电池项目生产车间。李广友摄

  装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吉林制造”的汽车川流不息,动车驰骋天下,都行驶在“新赛道”上。

  近年来,中国一汽全方位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将技术创新投入、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力争“一年见效,三年前茅,五年领先”。力争到2025年,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50%。

  2023年,一汽红旗新能源零售销量增长势头迅猛,奔腾品牌新能源销量创出新高。与此同时,中国一汽聚焦新能源汽车,着力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五智”(智联、智舱、智驾、智算、智能底盘)关键技术上实现一系列开创性突破。

  杭州亚运会期间,“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列车身披“虹韵紫”,飞驰在城市之间,赢得来宾纷纷点赞。这组列车,就产自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首款市域C型动车组在上海亮相;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诞生;哥伦比亚麦德林DLS项目开工……2023年至今,从国内到国际轨道客车市场,中车长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先后诞生。

  近年来,吉林省加速推动现代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发展。未来3年,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重点支持300个以上“智转数改”示范项目,力争建成1至2家“灯塔工厂”、100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300个省级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传统工业向新而行,人才需求随之变化。高水平人才队伍,方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不竭动能。

  “要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利用我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支持我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大学,优化我省现代汽车产业人才供给结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建议,用人企业需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围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发高端技术技能岗位,破除学校学历要求障碍,畅通职业本科层次人才高端就业通道,进而满足企业的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

  乾安县全力发展风电产业,积极融入“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图为当地的风力发电机组。潘硕摄

  吉林西部,风力发电机星罗棋布,光伏发电板鳞次栉比,一幅“风”“光”画卷,壮丽舒展。

  “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链条聚优成势。中国中车集团、三一集团、华能、大唐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陆续进驻,风力发电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等实现本地化生产,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已成为吉林省转型发展新动力。

  “我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全国人大代表、吉电股份白山吉电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备部副主任李文辉建议,吉林省应加大绿色能源的高效消纳、创新技术项目落地扶持力度,及早达成“陆上风光三峡”建设目标,构建“东西互济、内消外送、多能融合”的清洁能源大基地格局。

  吉林化纤集团的生产线多米生产线,变身为新材料中的“黑色黄金”——碳纤维。

  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发展迅速,碳纤维产能规模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预计到2025年底,吉林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将实现突破300亿元目标。

  “吉林立足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力支持相关企业在碳纤维关键技术上不停地改进革新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将迎来碳纤维产业生产规模、效益和产能的‘丰收期’。”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新宇说。

  2023年,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开创者和领跑者,长光卫星完成“1箭41星”发射和组网任务,将“吉林一号”组网卫星数量大幅度的提高至108颗,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慢慢的变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吉林省在卫星制造、卫星服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从未来国家发展的策略的趋势来看,吉林省这一产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三届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苏剑认为,吉林全产业链发展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产业,支持长光卫星等企业组织低成本批量化卫星研发制造、“吉林一号”卫星加快组网,为卫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通榆县锚定“风光”能源新赛道,清洁能源产业慢慢的变成为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图为光伏领跑者基地兴东升压站现场。李广友摄

  当前,吉林省优势产业加速提升含“新”量,未来产业则在锚定下个10年乃至更久的发展方向。

  嫩江湾畔,吉电股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率先起跑;查干湖旁,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紧追不舍;三一吉林长岭风光氢储氨数字化示范项目、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多个项目蓄势待发……

  2023年1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旨在抢占氢能产业新赛道,打造“中国北方氢谷”。根据这一方案,到2025年,吉林氢能产业布局初步成型,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规模迅速增加,氢能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带动新能源装机规模500万千瓦。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将达300亿元。

  “我省的主攻方向是绿氢,与‘双碳’目标和全球减排方向高度契合,有望凭借在氢能产业领域塑造的新优势,进一步缩小与发达省份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差距。”吉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高芸充满信心,“从氢能产业四大环节看,我省在‘制’‘用’两端同时布局、日趋成熟,相比其他省份在单一环节发展更具潜力。”

  与此同时,吉林省还出台了《抢先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提出抢先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以试点促推广应用、以示范促深化发展,充分的发挥新型储能设施在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系统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吉林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综合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在‘双碳’背景下,我们深耕清洁能源领域发展,探索以绿氢消纳绿电、以氢基绿色能源承载绿氢的模式,努力把过去‘弃’掉的绿电储存起来,助力制造业领域的节能降碳和能效提升。”李文辉建议,吉林省应持续完善“绿电+消纳”发展模式,加强氢基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拓宽氢能应用场景。(华泰来)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