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21日电(记者艾福梅、马思嘉、廖思维)机器轰鸣中,53岁的马兴祥走在堆满滩羊皮的生产车间,检查毛皮鞣制、绷板、染色、裁制等情况。加工好的靠垫、墙饰、儿童木马等轻奢商品经过包装,即将发往欧美、中东等地区。
“疫情影响了出口,但5月以来,市场正在回温,目前已接到200多万美元海外订单。”马兴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每天都要去车间抽检。”
马兴祥是宁夏青铜峡市祥云皮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企业自2月底复产以来,他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公司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峡口镇。在黄河水滋润下,厂房附近农田肥沃、草木葱茏。
宁夏黄河两岸生长的滩羊浑身是宝,肉质鲜美细嫩,毛皮柔软雪亮,天然弯曲,可制成保暖轻裘。在古汉语中,“二毛”意为“花白的头发”,滩羊皮又叫二毛皮,用以形容其色泽。
马兴祥专门打造了一间展馆,用来记录二毛皮制作技艺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
工人在车间对二毛皮进行洗水还原,让成品羊毛保留天然弯曲。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
二毛皮产业诞生于清朝,马兴祥祖辈四代人都从事二毛皮制作销售。“听爷爷讲,民国时,从宁夏运往天津、北京等地的二毛皮十分珍贵,要一张张卷在竹筒里,以防潮湿、虫咬等。”马兴祥说,当时只有达官显贵才穿得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宁夏兴起不少二毛皮加工厂,由技术人员手工鞣制,再由国家统购统销。马兴祥的父亲就是一名技术工人,在看到二毛皮的商机后,他成立了手工作坊,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乡间土路上,走家串户收购滩羊皮,再用家中腌菜的大缸清洗、鞣制……
“家庭作坊生产出的二毛皮,不少都用来做农村姑娘陪嫁的服装,但是有膻味,而且比较粗糙。现在,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机械,产品越来越清洁,从最初的保暖制品发展成各类轻奢品。”马兴祥说。
初中毕业那年,马兴祥和弟弟继承了父亲的手工作坊。“那时候家里穷,没太多选择,又因为读过一点书,就想着把父亲的产业做得更好。”他说。
改革开放后,浙江商人大量收购二毛皮作为服装配饰。为了推销二毛皮,马兴祥和弟弟第一次走出大西北,去往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看到浙江的毛皮加工技术和机械那么先进,我很震撼,就决心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引进宁夏,壮大产业。”马兴祥说。
通过一次次与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客户的交流,马兴祥了解到最新市场需求,一直更新设备和技术,引进国内外高品质人才。当地政府也全力支持他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让他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等大型国际展会上推销产品。
2008年,马兴祥在浙江开设了分公司。“2008年,海外订单是28万美元,到了2018年,就达到1000多万美元。”马兴祥说。
二毛皮产业的兴旺有力带动了宁夏滩羊养殖业的发展。马兴祥说,以前,农民宰完滩羊后,就把毛皮挂在家门口树杈上。如今,宁夏有一百多家二毛皮企业,仅他的公司一年就要收购六七十万张二毛皮,一张价值在百元以上,滩羊养殖业成为宁夏不少农民的致富产业。
前几年,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企业海外订单下滑。马兴祥32岁的女儿马丽蓉建议父亲转型,走品牌化高端发展路线。
“近些年,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需求也扩大了,我们下一步打算开发更多新产品,扩大国内市场。”她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