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治镇地处开江县中部,为原讲治镇和宝石乡合并而成,境内达万高速、开梁高速穿境而过。该镇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平坝。境内东西部两大山脉环抱,形成两山一沟之状。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少霜雪,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温较慢,季风气候明显,很适合种植中药材。一直以来,该镇在中医药建设方面颇具成就,是远近闻名的“四川银杏之乡”,还是达州市首批“秦巴药乡”,“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似乎就是为之定制的名诗。
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以其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适应能力强;银杏的果实、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讲治镇抢抓历史机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产业振兴为引擎,立足“四川银杏之乡”“秦巴药乡”品牌优势,将自然生态、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等相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一幅“银”妆“杏”果美丽画卷跃然闪耀在“成渝远方
据讲治镇党委书记张豪介绍,该镇全面贯彻落实全省2019年“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总目标,充分的发挥达州市唯一的四川中药材基地优势,借助创建达州首批“秦巴药乡”的东风,利用资源禀赋,充分发动“党组织推+公司投+专合社帮+单位扶+大户带”五大引擎,全力打造开江银杏基地,银杏产业已成为该镇乡村振兴“助推器”,银杏种植已连续多年取得了成功。
目前,讲治镇中药材种植以药用银杏为主,银杏种植已成为该镇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镇银杏种植户达800余户,共有叶用银杏基地6200亩,2022年全镇收购银杏鲜叶1200余吨,助农增收达400余万元;辖区内有中药材经营主体9个,具备一定的初级加工能力,年销售额达832万元;辖区内各种产业便道、蓄水池等配套设施齐全,全镇道路硬化路、电网改造率均达到100%;开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坐落于该镇,已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中期评估。镇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馆,有中医类别医师7人,能开1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卫生院、学校设置了固定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多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基地”“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群众认可度较高。
银杏是振兴乡村、促进老百姓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开江县县政府历来格外的重视银杏这一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委书记庞佑成多次深入银杏基地调研,他要求各乡镇、村社干部一定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做大做强银杏产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各部门各单位要分工合作,持续推进,把种植交给农户、交给大户,切实把产业链条理顺、做活,推动银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银杏之乡”讲治镇的主阵地茶坪村就是这一抉择的受益者,全村农业人口3300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种植银杏就达3000多亩,许多村民靠栽种银杏树腰包鼓了起来。
“茶坪村作为合并村,在开江县乃至周边远近闻名,不过并不是美名,而是远近闻名的村、经济薄弱村.....”茶坪村党委书记杨德华讲述了合并之初茶坪村的困难,“曾经的茶坪村山高人稀、交通闭塞,村级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为破解这一些难题,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带领下,立足村情,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和纽带,在村里探索实行党建+模式,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定期召开主题党日+阳光议事会,坚持一事一议,不断的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几年前,茶坪村支部为了给乡亲们寻求一条致富路,选择了部分村民跟随企业外出学习考察银杏产业,其中就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梁金坤,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外出,让他成为了该村银杏产业的推崇者、经历者和受益者。“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技术、销路也有保障。”在田间忙活的梁金坤,谈起当初能选择银杏种植,老人话语间满是自信。他说,家里共种植银杏8亩,日常管理就是他和老伴两人,除了采摘银杏叶的那一段时间外,两人基本不会找人帮忙,每年经济收入可突破6万元。
茶坪村是开江县卫健局乡村振兴联系点。为逐步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压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开江县卫健局负责人也多次到该村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争取乡村振兴项目,如整治山坪塘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该村积极融入“万达开”经济圈,与南雅镇签订共建共享一起发展协议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规划,谋划银杏、高粱套种连片发展计划等。
“自驻村以来,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全面摸排产业现状和检测土质水源,确定银杏种植作为本村的发展重点,并制定《茶坪村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立足资源条件,更新管理模式,实现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讲治镇茶坪村“”孙国金说道。目前,该村在土地利用方面,由村党组织出面与外出农户沟通协调,6年内无偿把土地托管给银杏种植户,6年后可继续托管,也可由农户无偿将土地连同银杏树收回经营,切实解决了120余亩土地撂荒问题。500余户在家农户种植了银杏,银杏种植培养面积超过30亩的大户有20余户,仅银杏产业实现增收2万元以上的达40余户。
邓辉洪,作为一名引进的林业硕士,现任开江县林业科研所副所长,国家林草乡土专家、达州市第五届政协常委、开江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
邓辉洪的工作起点是开江县林业科研所,报到第一天就被安排到银杏基地下乡调研,当看到林农搭着梯子、顶着烈日,攀摘银杏树上摘鲜叶去卖既不方便还有摔伤的情形后,他暗自决定,一定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为家乡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调研,他谋划组建了科研小组,建立了叶用银杏试验田,探索适合本县的叶用银杏种植技术,从技术上支持贫困农民发展林业产业。培育一个新产业是不易的,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农户直言“你们那些理论有什么用?我们当了一辈子农民,种树比你们懂,搞这个产业是富不起来的!”但邓辉洪和他的科研团队没有急于用语言反驳,而是去用行动证明。他每周都会去试验田,银杏苗叶的生长状况、施肥、除草、排灌水乃至采叶全都在他掌握中。每年8月,是叶用银杏采收的时节。为准确获得第一手数据,他不顾三伏天的烈日炙烤,每天早上6点到11点,都要到试验地持续开展长达5个小时的实验观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标准化叶用银杏基地开始试产,亩产达到了2000斤,亩产值3000余元,比其他种植户种植的亩产高500斤以上。老百姓信服了,自发地加入叶用银杏种植队伍中来,仅在讲治镇全镇就新发展叶用银杏5000亩。
银杏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播种、扦插、根蘖和嫁接等,银杏扦插育苗不但可以节省种子、降低育苗成本,还可以加快苗木繁育速度和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硬枝扦插就是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1年生以上的枝条作插穗的一种扦插育苗方法,硬枝扦插后的常规管理要比嫩枝扦插容易得多。通过技术攻关,该镇银杏插播育苗密植让大户省了很多麻烦、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2020年,茶坪村局部约100亩的叶用银杏基地因管理不善,在银杏叶采收前夕突发叶枯病和炭疽病,邓辉洪团队利用专业相关知识现场处置,成功控制住病情及蔓延态势,挽回经济损失约30万元,省科技厅将其确定为重大科学技术服务事项予以表彰。目前,开江县以讲治镇为主发展银杏累计达10万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川银杏之乡”,通过连续几年研究制定并向全省发布推广了四川省区域标准DB51 2645-2019《矮化叶用银杏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好的项目是拉动集体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的“千斤顶”,是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发动机”。项目建设事关集体经济发展全局,而项目库的建设则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讲治镇充分发动“党组织推+公司投+专合社帮+单位扶+大户带”五大引擎,党组织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包括政策宣传、土地协调、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对接公司收购等事宜;四川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垫付种子、一年生银杏苗、肥料、薄膜等资金物资投入;“专合社帮”负责栽种、管理等技术指导,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集体经济为载体,发挥集体优势,汇聚集体力量,共享集体成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土地整理、幼苗栽种费用;帮扶单位提供项目、资金等扶持;群众自付银杏专用复合肥和薄膜费用,负责整地、挖沟、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等。目前,在茶坪、红岩坝等6个村种植银杏1.6万亩,形成雁鹅坝-复兴寺-红岩坝-茶坪-马驿沟-程家沟环形黄色银杏产业带。
目前,全镇已发展银杏基地11000亩,果用银杏及银杏景观林2万余亩,银杏种植农户达600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据讲治镇副镇长郑栋元介绍,该镇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高质量推进银杏产业健康发展,积极与开江县银杏种植协会和县上各部门单位协调,推动“开江银杏”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的申报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中药材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川产道地药材认证等工作的初步规划,将讲治镇银杏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银杏现代林业园区,2025年建成全省叶用银杏中药材示范县。(李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