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不少小微企业主都忙着向客户催讨货款,但温州市奥世嘉鞋业有限公司(简称奥世嘉鞋业)老板余国金对此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现在基本上做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
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亮透露,像奥世嘉鞋业这样不担心货款被拖欠的贴牌鞋企已慢慢的变多。“目前,温州的贴牌鞋企很多都不愁订单,只担心产能。”
像订单匮乏、货款被拖欠等曾经困扰发展的问题,目前都正在迎刃而解,这是不是预示着温州的贴牌鞋企已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不用担心被拖欠货款,不用为订单发愁……余国金目前的这种状态并非一蹴而就。
余国金是位80后,有多年的鞋厂工作经历,8年前他从家乡青田到温州和朋友合办皮鞋加工厂,但因订单不足和被拖欠货款过多,没多久就歇业了。
“当时鞋厂只剩几台设备,我瞒着债主将设备运到另一个地方,用手中仅有的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又办了鞋厂。”余国金说,补充好一些设备,手上只剩3500元,然后他去买了一张牛皮,设计了几款鞋样在温州鞋城展示,很快就有客户下了1000双鞋的订单,并且直接付了8万元货款。这个订单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至今记忆犹新。
此后,余国金的鞋厂天天都会收到一两百双鞋的新订单。看到有稳定的订单,他于2014年注册成立了奥世嘉鞋业。而且他还吸取了前几次创业失败的教训,这次抓住了做鞋要领——既要注重皮鞋的品质,也要做好开发设计。正是得益于此,他的企业在行业景气度一般的情况下,年增幅达30%左右。
“客户一看见我们工厂的软底软面舒适皮鞋,就想用手摸,一摸就想试穿,试穿后基本上都会下订单。”余国金说,正因奥世嘉鞋业生产的皮鞋紧跟潮流、品质可靠,现已吸引澳伦、德赛帝伦等品牌客户,而且这一些品牌的贴牌生意已占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现在我完全不担心订单,客户都会找上门下订单,因此我们的订单大多是先付货款,欠款的客户基本上被淘汰了。”余国金说。
尽管余国金不愁订单,但他仍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对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举办的订货会更是场场不落。“每次参加协会举办的订货会都能拿到新订单。”余国金说。
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于2015年开始举办订货会,至今已举办15次,每次都能让贴牌鞋企收获两三百万双鞋的订单。
一个行业协会为何要举办订货会?原来,贴牌鞋企规模普遍较小,只能算小微企业,主动获取订单的能力不强,而一些品牌商看到贴牌鞋企的这些弱点,不仅压低订单价格,还要求贴牌鞋企允许欠货款。“一些贴牌鞋企为了抢订单,不仅大打价格战,而且同意欠款,这导致整个行业货款被拖欠情况很严重,不少鞋企就是被货款拖欠弄得倒闭的。”陈洪亮说,其实该协会在2015年成立前,行业正处于一片“混战”中,急需行业协会引导有序发展,于是当时有80来家贴牌鞋企主导成立行业协会。
陈洪亮介绍,一些贴牌鞋企生产的皮鞋,品质与样式都不错,但却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就是因为没有主动出击,将产品的优点展示出来。而之所以没能主动出击,是因为举办一场订货会少则要投入10来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对贴牌鞋企来讲似乎不太现实。“未解决这一难题,协会经过筹划,由协会组织贴牌鞋企统一举办订货会,邀请全国客户前来订货,帮助鞋企招揽订单。”
这一招成效明显。该协会举办的订货会从一开始的数十家企业参加,逐步增加到数百家,而且福建、广州、成都、山东等地的鞋企也慕名参加,像福州的鞋企在2018年有三四十家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据统计,每年的订货会,能为我市贴牌鞋企带来一两千万双的订单量。
“协会的订货会吸引客户,不单单是来自全国的中小客户,还有一些大品牌也从订货会上下单。”陈洪亮说,目前在订货会上下单较多的是南京的皮鞋老品牌“万里”,年下单量达数百万双。
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的订货会,都选择在真皮皮鞋生产基地之一的永嘉瓯北举行。“为了方便客户,温州周边不少小微鞋企也搬到瓯北生产或者在瓯北设办事处。”陈洪亮说。据统计,这两三年有数百家小微鞋企在瓯北落地。
在瓯北五星大道的赫立特工业园,大部分企业均是小微鞋企, “威玛龙鞋业”便是其中之一。该鞋企就是一家贴牌鞋企,来自瑞安。该公司负责人蔡先生介绍,在瓯北设立办事处,目的是方便客户看样品,因为不少客户不愿到瑞安看样品。
很快,蔡先生发现,在瓯北设办事处,带给公司的不单单是客户,还有瓯北一带的完整鞋材供应链。“客户选定新款鞋子,我们就从瓯北及其周边采购辅料等,然后运到瑞安的工厂去做成鞋。”
然而,蔡先生也面临新的难题——租金及人力成本。该公司瓯北办事处租赁面积约300平方米,“这么一点场地,加上人员工资,每天要支出四五千元。”
陈洪亮说,随着大量小微鞋企转移到瓯北及周边地区,加上违建厂房的减少,正规厂房租金水涨船高,给小微鞋企带来较大的生存压力。“瓯北有的工业园一楼租金每月每平方米达60元左右,即便是三楼月租金也达每平方米20多元。”
一些小微鞋企为节省本金,不敢租太大的场地,生产车间、办公室、库房都在一个平面。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瓯北,在鞋企集聚的瓯海瞿溪也是如此。奥世嘉鞋业所在的那幢三层小楼,有3家以上鞋企挤在里面,千余平方米的楼层安排了生产线、办公室等,显得异常局促。
“生产车间、办公室在同一楼层,每天提心吊胆。”余国金坦言,如果有适合的小微园接纳像他这样规模的企业,租金不要太贵,那就好了。毕竟,在园区发展,不仅会让企业变规范,客户过来看到工厂也会更愿意下订单,何况企业要做大,必须规范化发展。
对此,陈洪亮表示协会也经常接到一些会员反映,希望协会出面协调建设贴牌鞋企小微园。贴牌鞋企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绝大部分租赁厂房生产。当前这样的情况下,若不及时将一批发展较好的贴牌鞋企引入园有序发展,成为行业榜样,有很大的可能性几年后,看似蒸蒸日上的贴牌鞋业行业就会成为“夕阳产业”。
在采访贴牌鞋企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我们不需要报道,也不想出名。大部分贴牌鞋企不愿接受采访,其实是存在“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心结。
有小微企业主就坦言,他们缴纳的税都是定额税,若公开对外界说工厂生意好,担心“被补税”。
这种怕惹麻烦的心态,究其根本还是企业没做到规范化发展。一家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贴牌鞋企负责这个的人说,他也想公司在营收、管理等方面走规范的路子,毕竟公司将来发展大了仍需规范化,不如早点先主动规范起来,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走规范化之路。
小微企业在规范化发展上像无头苍蝇,这亟需政府部门引导,比如开展对小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等。
相关的人表示,企业从小发展到大,本身就是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即便是小微企业目光短浅一些,但是有关部门给它们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再加以有序引导,部分成长型小微企业可能就会率先走上规范之路,这样一来也就会在我市小微企业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或许就能诞生下一个“奥康”或“红蜻蜓”。
翻阅温州20家A股上市公司的历史,它们大多也是从小微企业成长起来,逐步规范化的。据统计,我市规上企业只有5000家左右,但市场主体却有近百万户。从中也显而易见,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的那份力量。
在温州鞋业中,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企业从事贴牌生意。不过,随着近几年鞋品牌运营的专业化,更多鞋品牌去“工厂化”,开始“卖鞋盒”。由此,温州鞋业贴牌生意也迎来了“春天”。
然而,目前温州鞋业贴牌行业也面临场地租金、规范化发展等困扰,今后该怎么发展?温州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亮。
记者:我市已有鞋革行业协会,而且运作良好,为何又着手成立温州市贴牌鞋业协会?
陈洪亮:温州全市有4000多家鞋企,其中九成鞋企均有贴牌生意,当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或小小微企业。不少贴牌鞋企反映,他们与品牌鞋企还是有许多不同,包括日常诉求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协会筹备之初,我们也曾考虑作为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的一个分会来运作,但参与筹备的七八十家贴牌鞋企都要求成立独立的行业协会,以更好地服务于整体贴牌鞋企。
陈洪亮:随着目前鞋企去工厂化,专门运营品牌,鞋业贴牌生意也迎来一个发展春天。由于温州有完善的鞋业产业链,过去两三年,大量国内鞋品牌涌到温州采购,一些做得好的贴牌鞋企也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陈洪亮:目前,鞋企分为两类,一类是奥康、红蜻蜓这样的大企业,他们既有品牌也有生产,另一类鞋企就是专门做贴牌生意。经过几年发展,温州的贴牌鞋产业已在国内有相当的知名度,大量品牌涌入温州采购,包括“万里”等区域性鞋品牌均将温州选为贴牌生产的主要基地。从发展的新趋势上看,只要政府部门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温州形成几家“巨无霸”贴牌鞋企不无可能。
陈洪亮:温州的贴牌鞋企规模普遍较小,要在贴牌路上走得好、走得远,必然要抱团规范化发展,不然价格战等因素会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协会正在努力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建立一个专门的贴牌鞋企小微园,使入驻的小微鞋企形成一个松散型的产业集团,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