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消息,上海快速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便民的同时使城市更新更人性化、更具“烟火气”。
钟表匠王勇今年54岁,20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在杨浦区市光新村摆摊配钥匙、修钟表。如今,在装修一新、绿蔓披拂的杨浦区勤海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工坊”内,王师傅有了自己的工作台,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十几单活。“环境好,顾客多,这里还不收摊位费,每月只要缴300元左右水电之类的杂费。”王师傅说。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海既在全力打造世界级商圈的“高大上”,也不忘对修鞋、修家电、配钥匙、改衣服等城市“烟火气”进行提质升级。最近,记者在走访静安、徐汇、杨浦、长宁等中心城区时发现,以往那些以地摊经营为主的“小修小补”正在悄悄“登堂入室”,百姓生活更便利,手艺人们的“饭碗”也端得更稳了。
就在最近,商务部等12部门已经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保障生活必需。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下一步上海将结合已有规划,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出整体方案,并率先选择一些区开展试点。
今年1月,静安区镇宁菜市场重装亮相,原先二楼200多平方米的光禽销售区变身“便民服务区”,家电维修、修鞋店、缝纫店等摊位一字排开。
老张夫妇承包了两个摊位,一人修家电,一人配钥匙,只见摊位上摆放着七八只电饭煲、电水壶,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常见的摇头电扇、卡式录音机。“修理费最贵也不过几十元,所以早上6时一开门就有生意。”老张说,“有些老顾客动迁到郊区,还会一年半载专门回来一趟修东西。”
长宁区的愚园路堪称“网红”马路,但1088弄里的愚园公共市集始终洋溢着“烟火气”。2019年2月,市集开张,一楼三个“黄金”铺位分别为“小吴鞋匠铺”“小赵裁缝店”“顾爷叔开锁”,三名手艺人加起来至少有200岁。
“愚园路有百年历史,阿拉也是百年老店。我爸在1088弄里摆了60多年的摊头,我子承父业,也做了30多年。”裁缝老赵颇自豪,“前两年街道整治‘五违四必’,我想这下饭碗没了,没想到还能到这么洋气的地方。”
杨浦区勤海社区商业中心前身是勤海菜场,2019年在改造升级时,杨浦商贸集团引入修鞋、修理钟表两个便民服务点,同时配套社区厨房、活动室、早点摊、菜鸟驿站、阅览室等便民业态。
王勇和鞋匠张成都在社区里摆了20多年摊,有一批忠实顾客。他们进入勤海社区商业中心后,“粉丝”们也跟了过来。“以前菜场脏乱差,修鞋修拉链得在室外等着。现在搬到了室内,不仅环境变好了,我还能在旁边活动室休息一下再来取衣服。”60岁的市光社区居民马阿姨说。
愚园路的修鞋匠吴师傅,原先在弄口梧桐树下摆摊,尽管是微利行业,但因为“零租金”,他这行一干就是20多年。“登堂入室”虽有中央空调可“孵”,也不用一到天黑就收摊,但他担心商铺租金会不会也水涨船高?
担心是多余的,这是因为上海走的是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商开展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的守正创新道路。
镇宁菜市场的运营方上海东亚食品储运经营有限公司是国企,总经理刘伟众说:“我们是抱着国企为民生托底的思路。如果按正常摊位费收,这200平方米的场地每月租金1.7万元左右,每个摊位费能收2000元,现在,我们给这些‘小修小补’摊位的月租金是1000元上下,就是成本价。”
当然,菜市场方面也有“得”。便民服务摊位带来“引流”效应,不仅延长顾客逗留时间,还吸引到周边长宁、徐汇的顾客慕名而来。镇宁菜市场门口的数据大屏显示,当天场内客单价达到71元,显然要比普通菜市场来得高。
愚园公共市集运营方是民企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他们也是整个愚园路城市更新项目的“操盘手”。副总经理黄志伟介绍:“我们对愚园路的总体定位是打造‘烟火气+诗和远方’的IP人设,要兼顾到这条百年老马路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三位手艺人正是百年愚园路人文记忆的一部分,所以当街道推荐他们来时,与我们的设想一拍即合。”为让三位手艺人没有后顾之忧,市集对他们的政策是租金全免,只需缴纳每月700元不到的物业管理费。
三位手艺人都没想到的是,“登堂入室”后,他们不仅享受到了统一的物业管理,“诗和远方”还为他们带来了年轻顾客。原来,市集二楼目前引入了一家钢琴教室、一家舞蹈教室,而沿街商铺招徕的大多是咖啡馆和小酒吧,裁缝老赵说:“年轻顾客有的拿来几千元的名牌衣服让我改得更合身,有的来定做结婚礼服,还有几名东华大学搞服装设计的学生,画好图纸后让我加工……”修鞋师傅老吴也说,年轻顾客有的要为刚买的名牌鞋鞋跟“贴皮”,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有的要把个性化配饰增添到包包或球鞋上,显得与众不同。
由于疫情,勤海社区商业中心部分商铺这两天正在重新招商,但张成和王勇的便民服务点依然“坚挺”。“对这些微利便民摊位,我们不仅将继续实行免租,今后还打算引入更多的便民服务项目。”勤海社区商业中心负责人奚华明说。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早在2016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明确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
地处徐汇区华泾镇的华建一街坊,居民们长期苦于没有民生的商业配套,而把这里戏称为“徐汇区的西伯利亚”。2019年起,华泾镇镇政府着手把原先“小、散、乱”的社区沿街商铺统一进行梳理,规划包含“生鲜集市”“社区食集”“文居社”等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同时设置涵盖“党群站”“卫生服务站”“阅览室”“健身舞蹈”和“便民服务点”等公益内容的“邻里小汇”。今年国庆前后,全新的华建一街坊商业街即将亮相。
专业从事社区商业运营的邻里巷商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华建一街坊商业街的整体规划及运营。创始人蒋平说:“政府希望我们不仅要运营好商业部分,老百姓日常所需的‘小修小补’生活服务业态,也一定要保留。将来,我们还需要逐步提升规范管理上的水准,并通过创新手段引入更多老百姓需要的服务内容。”
据悉,目前徐汇区已实现13个街镇“邻里汇”和306个居民区“邻里小汇”全覆盖,推动邻里关系融洽,基层治理更具实效。蒋平和记者说,邻里巷商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即将参与运营的漕河泾街道“华富邻里汇”也正在加紧建设,满足居民“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区也会嵌入其中。
自2018年起,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在上海、南京、合肥、北京、西安等城市全面推动全国社区商业便民工程示范项目——“社区工坊”,勤海社区商业中心是它在上海的第一个试点。今年7月,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还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社区工坊”标准化模块,为社区商业规划提供指导。
标准化模块由上海予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纲设计,总经理许异介绍,在规划中,他们将社区服务功能细分为洗衣改衣、综合修理、家政保洁、快递服务四个基本模块,可根据不同社区场景使用需求来做“岛式”“散点式”“街巷式”等不同形式的空间变化。“在纯粹市场之间的竞争下,单一的便民服务点生存难度很高。打造社区商业中心,可以探索将各类不同业态的便民服务点进行‘打包’,整体嵌入社区。”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说。
上海商务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高大上”和“烟火气”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两翼”。上海今后要以规划为先导,以标准为支撑,鼓励更多以“小修小补”为代表的居民生活服务业嵌入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去,使之成为促进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另悉,今年9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还将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宣言》,进一步强化“社区生活圈”顶层设计,结合“上海2035”一张蓝图干到底,逐步扩大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