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著互聯網技術的愜意,品嘗著飄香的“內蒙古滋味”,感嘆著農牧業科技的先進……歷經3天的精彩與火爆,滿載著收獲與期望的第八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暨優良品種推廣會圓滿闭幕。
這是一次共贏的牽手:優良品種、12盟市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展區和“內蒙古滋味走進綠博會”美食物鑒區,為各地展现綠色農畜產業發展成果、增進農商沟通、服務農畜產品生產搭建了途径,很多人的朋友圈被綠博會刷屏,眾多參觀者前來一睹綠博會“芳容”﹔
這是一次舌尖的盛宴:664家企業參展,会集展现了1800多種綠色、優質農畜產品和460余個農牧業優良品種,綠色優質農畜產品帶著土味兒、飄著甘旨兒,招引了大批採購商和消費者﹔
這是一次創新的嘗試:線上展館實現線上線下兩個博覽會交融,“365天永不闭幕的博覽會”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寬銷售途径。展廳裡隨處可見的直播間成為焦點,通過直播試吃、產品介紹等方法進行線上銷售,讓特征、精品農畜產品成為“主角”﹔
綠博會,是一次禮贊豐收、问候農牧民的盛會,也是展现我區“三農三牧”發展新成果的盛會。
打造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對於將生態環境優勢和綠色農畜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競爭優勢、實現優質優價、推進農牧業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极端重粗心義。展會期間,源味武川、彩色土默特、奈曼甘薯、錫林郭勒奶酪、烏蘭察布胡蘿卜、天賦河套6個區域共用品牌推介和呼倫貝爾物產推介活動,讓“蒙字號”優質農畜產品精彩露脸,一個個烙有內蒙古印記的優質農畜產品,唱響品牌強農強牧的旋律。
第八屆內蒙古“名優特”農畜產品及內蒙古名優特品牌建設標杆企業的發布活動在展會期間進行。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和內蒙古綠色與有機食物協會自2013年以來,連續8年對我區優質農畜產品開展了“名優特”產品評定活動,涌現出一大批產品優質,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地域特征的名優特產品,极大的提高了我區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成為內蒙古農牧業發展中富有鮮明特征的手刺。到2019年末,已經有276家企業1152個名優特農畜產品在歷屆評定中脫穎而出。發布活動中,又有61家企業的143個產品和22家名優特品牌建設標杆企業進入“名優特”宗族。
博覽會期間,還有區內外10余位種業專家齊聚內蒙古飼草種業與飼草產業發展論壇,圍繞我區種業創新發展、資源保護、育種战略等方面進行沟通研討,助力我區種業發展。
人氣爆棚,收獲滿滿。2013年至今,綠博會已成為“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的高品質農牧業沟通合作和貿易洽談途径。多年來,綠博會助力提高農畜產品品牌影響力、培养市場競爭力、推進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讓內蒙古農牧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記者 韓雪茹 實習生 常能嘉)
托縣的燉魚、武川的莜面、德順園的燒賣……在“敕勒川滋味”品鑒區,各種地道青城美食齊齊露脸,招引大批市民前來品嘗。
跟隨人流,記者走進“敕勒川滋味”非遺傳承技藝展现區,隻見15歲開始學做燒麥、已經從業50多年的非遺傳承人李英一手壓著燒麥錘,一手渐渐轉著面皮,一張薄厚適中、呈荷葉形狀的燒麥皮就擀制完成了。
當問及制造燒麥有何要領時,李英打開了話匣子:“首要,選料得精。肉要選蘇尼特羊肉,蔥要用畢克齊的鮮蔥,做燒賣皮的面粉必須是筋道的河套雪花粉。當然,最考驗技術的是擀面皮。好的面皮一定是透而不露、面褶均勻。不信你看我擀的面皮,每張都是36個花邊!”
“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講究。我得把這個錄下來,回家給老伴兒看看。”特意從烏蘭察布市趕過來逛展會的馬大爺直呼大開视野。
在現場,更有數位本乡網絡紅人直播助陣,燕麥炒飯、玫瑰餅、蛤蟆含蛋等特征美食通過網絡圈粉無數,“敕勒川滋味”風頭正勁。
據介紹,為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充沛展现“美麗青城、草原都市”形象,展會現場除了設置呼和浩特展館,還專門安置了由呼和浩特市商務局與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一起舉辦的“敕勒川滋味”品鑒區,以提高市民現場體驗感,延扩展會功用。
一走進烏海展廳,一陣濃郁的葡萄香味迎面而來,色澤艷麗、珠圓玉潤的品相更是令人垂涎欲滴,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詢價。
“我們已連續8年參加綠博會,這次帶來的葡萄隻做品種展现,不计划銷售。”烏海市雲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負責人高成文的答复讓我们倍感怅惘。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烏海葡萄品種的濃厚興趣。
陽光玫瑰、藍寶石、金手指……呼和浩特市民楊女士繞著展台大略數了一下說:“大概有100多個品種!烏海葡萄名聲在外,我曾经隻知道它滋味好,沒想到有這麼多品種。”
據高成文介紹,烏海市地處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交匯處,具有光照足够、干旱少雨、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等特點,種植優質葡萄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现在,烏海市葡萄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烏海葡萄”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共用品牌,品牌價值達10.44億元。
“雲飛葡萄在當地被稱為葡萄中的‘愛馬仕’,高品質的陽光玫瑰葡萄,每公斤能賣到200塊錢。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在品牌化上做文章,打造集種植、葡萄酒釀造、觀光旅行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復合型產業體系。”高成文骄傲地說。
10月12日,第八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暨優良品種推廣會精心安置的會場裡,人頭攢動。
在畜禽種業展區,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謝爾塔拉農牧場負責人劉愛榮為客商介紹著情況:“三河牛經過60多年的選育,愈加適合我國北方地區氣候,并且牛奶的干物質含量更高,逐漸构成了一個耐寒、耐粗飼、抗病才能強的新品種,也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乳肉兼用品種。现在,三河牛已經推廣到國內絕大部分省份,還出口到了國外。”
“本年8月,西藏引進了100多頭三河牛進行飼養實驗,假如成功,三河牛的市場將愈加廣闊。我對咱們自己培养的優良品種抱有極大决心。”劉愛榮說。
在農作物種業展區的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來自巴彥淖爾市的葵花種植大戶姚在與工作人員認真沟通著。他慨叹道:“从前葵花好賣的時候,種哪個品種都差不多。本年因為疫情,出口遭到影響,選用優良種子種出的優質葵花就好賣,好種子的及其重要的效果和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向日葵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而我區是我國最大的向日葵產區和葵花籽质料集散地。作為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的向日葵種子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中心產業,是農畜產品提質增效的底子保证。我區持續加強品種創新研發推廣,不斷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尽力打造現代種業新高地。
時下,綠色已經成為時代流行色。在人山人海的觀展大軍中,人們對餐桌上的綠色、安全更為關注。
在興安盟展區,一條大米展線格外有目共睹。據了解,興安盟大米企業通過多年的打拼,已經构成“企業+農戶”兩種運行形式,一種是依托已建成的種植、收購、加工、科研、銷售完好產業鏈,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在公司就業,實現務工脫貧﹔另一種是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農民自主經營,所產稻米由公司統一照單全收,足量保價,農民免費參加公司組織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构成利益一起體。因而,興安盟大米生產企業所產大米,當地群眾習慣稱為“扶貧大米”。
在各大市場,廣大消費者認為買“扶貧大米”也是為脫貧攻堅做貢獻,並為此感到榮幸。每年深秋時節,許多大型社團都要參與購買“扶貧大米”的行動。近期,中國工商銀行內蒙古分行就團購了價值300多萬元的“扶貧大米”。
“扶貧大米”成了本年綠博會一道獨特的風景,招引著參觀的人們。一位退休職工告訴記者,興安盟大米聞名全國、滋味適口,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品。購買興安盟大米,不僅能嘗到品質上乘的大米,還等於參與了扶貧行動,深感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