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 年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 亿元;中国企业已在沿线 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 亿美元。2017 年5 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是自习主席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有关“一带一路”的热门话题,也再次迅速火遍整个互联网。对于制革行业而言,“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推进,鼓励了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中国制造从能力建设到能力输出,对于皮革企业而言,这是进一步打响中国制革产业在世界的名片,站在世界舞台上重塑中国皮革行业实力的一个绝好契机。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不少地方政府慢慢的开始“造东风”,“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强势发声,更是霸屏整个传统制造业。在“一带一路”的快车道上,一些中国的皮革企业正在世界各地大有作为,“中国皮革”得以快速拓展海外市场,但也有一些制革企业站在历史潮流的风口,有些盲目无措。本期的行业关注带您走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当地的资源和外商投资政策,同时也探讨一下,中国的制革企业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作为中国发起并推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战略,“一带一路”可以说让中国的制革企业乃至所有的制造企业拥有了一个可以施展拳脚的更为广阔的新舞台、谋求发展的新战场。在这些皮革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大有可为。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生皮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之一,为皮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资源优势,其生皮大多数来源于水牛、牛、山羊和绵羊。由于牧草、灌渠等条件优越,牲畜饲养量大,生皮产量高且质量好,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意大利、韩国、中国内地、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皮革工业每年都能为本国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其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半成品和成品为主,深加工和精加工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很少,皮革制品只占国际皮革市场占有率的0.76%,与中国37.5% 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处于极为尴尬的位置。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介绍,目前政府新设了4 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瓜达尔港、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他表示,中国企业在4 个经济特区内投资所产生的利润可100%带回中国。对于中国企业在建厂时引入巴国的设备,巴政府将实施零关税政策,生产完成后产品从巴国出口时,巴政府也将提供出口补贴;中国企业在巴投资的前5 年巴政府不征收资本收益税。另外,巴基斯坦还拥有21 个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提供各类优惠。
皮革行业已经被认定为“印度制造”计划中的标杆行业之一。印度是全球排名第9 的皮革和鞋产品出口国。印度的原料皮资源十分丰富,牛(包括水牛)饲养量占全世界的21%,绵羊、山羊饲养量占11%。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市场对鞋料、鞋材、皮革等原材料的需求迅速增长。皮革业在印度作为特许经营和保护经营的重要产业,现在印度政府为开辟一条现代化发展路线% 允许外商直接投资和建立合资企业,这或许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史无前例的大好机会。
谈到原料皮优势,不得不提到埃塞俄比亚。当地盛产知名的无绒毛羊,该种羊的羊毛较少,皮层较薄,羊皮很适合制造上等的皮革产品,如皮衣、皮手套、皮包。埃塞俄比亚皮革和皮革产品的外汇收入排名第3,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埃塞俄比亚成品革中的20% 供应国内市场,用于当地生产皮鞋、皮衣、手套、箱包、旅游品等,而大部分皮革加工厂主要加工生产蓝湿革和坯革等皮革半成品供出口。其羊皮主要出口到中东、欧洲、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山羊和绵羊皮主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苏丹、也门和科威特等国,牛皮主要出口到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和日本。
中国的制革企业向埃塞俄比亚转移产能,设立工业园区,能够轻松的享受税收、土地、出口免税等多项优惠政策,向美国、欧洲出口产品时还可以免关税、免配额,并享有优惠政策。因而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可利用其皮革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生产优质皮革和皮革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以解决市场对皮革和皮革产品的需求。此外,皮革加工及皮革产品是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其经济增长转型“五年计划”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孟加拉、埃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诸多的原料皮资源也正期待着被加工。“一带一路”沿线 多个国家和地区,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多个皮革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孕育着广阔的市场。国家制定的“一带一路”政策为国内皮革企业的转型营造了优质的外部环境,使经济合作既能“引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相比较之下,国内的制革厂正经历着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设备改造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多重阵痛,沿海的一些制革重镇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虽然迁移到国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选择,但也只是一时之计。过剩的产能只靠国内的消费力还不够,需要向新的方向释放。可以说,“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革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而资本输出到这些国家是否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人力成本较低,这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进入投资劳动力密集型的皮革行业,来提升当地工人的工资,带动当地的消费,并提升制革技术,形成良性循环。不一样的地区的市场有多样化的需求结构和产品质量标准,很多方面和我国制革企业形成互补。
蒙古国是原料皮丰富的国家,每年生产1 000 多万张羊皮、牛皮和马皮等兽皮,但国内加工量只占约25%,其余绝大部分作为原料皮出口。蒙古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发展当地的皮革工业。蒙古达科汗明季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DamdindorjOtgontuya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皮革工业的支持,例如制定生皮采购政策以及给当地的制革工厂低息贷款,生皮采购政策能促使农民和制革厂更接近,并提供高品质的生皮;而低息贷款给了制革工厂尤其是小企业很大的支持。另外,近年来,在改善牲畜质量方面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没有人会质疑“一带一路”给两国带来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影响。”她期盼“一带一路”开辟一个新的贸易带和合作方式。
皮革工业也是孟加拉国一个很重要的工业部分,孟加拉国小型家庭手工业公司人力资源官员UddinMd. Meraj 和记者说,孟加拉国拥有大量的牛羊等家畜,生皮供应十分丰富。截至2016 年,皮革是孟加拉国第二大出口工业,带动了当地就业。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连接了世界上60% 的人口和40% 的世界GDP,已得到了孟加拉政府方面的极大关注。UddinMd. Meraj 表示,“‘一带一路’政策将会吸引来自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希望‘一带一路’政策能缩小孟加拉国和中国的差距,如果能在税率方面做一些调整无疑会是双赢。”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孟加拉国已经在2016 年出台了一系列工业政策,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促进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外商投资。此外,还有额外的投资刺激政策,例如税收豁免、避免双重税收等。Uddin Md. Meraj 称,“很多自动化的制革工厂正在当地修建,期待未来在皮革行业方面,两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作为传统制造产业转移的热门输入大国,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的皮革工厂蒸蒸日上,大部分在爪哇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生产盐湿皮、蓝湿革、成品革及其他皮革制品。印度尼西亚工业部皮革橡胶塑料中心研究员Iwan Fajar Pahlawan 透露,皮革在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有前途的产业,未来还会设立更多新型的皮革工业中心。“我们大家都认为‘一带一路’政策会为印度尼西亚的工业尤其是皮革工业带来更多的好处,并将提高中印两国双边合作伙伴关系。”他和记者说,目前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在出台制革工业方面的投资政策,包括税收刺激政策。“一直以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就是皮革以及皮革制品贸易的合作伙伴,我们期盼未来会更好。”
相对于以上几个有一定皮革生产能力的国家,缅甸的制革基础相对薄弱,缅甸工业部总经理助理SeinLin Aung 和记者说,缅甸原料皮资源比较丰富,但因为缺乏皮革加工厂,仅仅生产铬鞣革或是少量的鞋底革,当地的皮革工业基本是停滞的,其出产的原料皮大多直接出口到国外,由国外公司自行加工制作成皮鞋、皮革手提包、皮革沙发等产品。他表示“以前缅甸在皮革工业发展方面基本上没有任何政策,但目前,缅甸正在计划出台一些有利于皮革工业和海外投资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缅甸皮革商已意识到皮革制品的潜在商机,未来将会把重心转移到皮革加工厂的建设上,并逐步扩大皮革制品的欧美洲市场,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与交流,促进双边经济合作。”
近期,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先生携工业部、财政部、能源部、投资局等政府各部门部长与中国皮革行业代表就埃塞俄比亚投资政策和皮革行业发展机遇进行了交流。中国皮革协会组织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河北省皮革行业协会、河北省辛集市制革区管委会、山东黎宁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辛集市圣马皮革有限公司、辛集市弘业皮革有限公司、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石家庄新中天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中牛集团有限公司等共10家单位的20 位代表参加了见面会。会上,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先生对中国皮革行业对埃塞俄比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埃塞俄比亚是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的策略重要的组成国家之一,中埃两国关系已经由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埃塞俄比亚拥有发展皮革行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贸易环境优势,他欢迎中国皮革行业企业家到埃塞俄比亚考察、投资,埃塞俄比亚政府也将为中国投资方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对外投资,中国的皮革企业也能够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得到相对廉价的原材料,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能向外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新乡黑田明亮皮革有限公司与中非合作基金于2009 年开始在埃赛俄比亚联合组建的中非洋皮业有限公司是皮革行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黑田明亮皮革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中非洋皮业是帮助非洲重振经济的重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最初获得了零息以及低息贷款,目前年产450 万张羊皮的生产线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次投资建设年产100 万张牛皮生产线项目也已完成立项,加工后的皮革主要销往四川、河南、河北以及浙江。该负责人认为中非洋皮业的成立实现了中埃两国的优势互补,中国可提供更为先进环保的加工手段,为当地皮革提供了出口市场,也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皮革行业以前只关注传统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市场。从增速来看,也应该积极关注东盟和非洲市场。尤其是我们原来的产品或销量比较少的地方,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表示,“未来,协会将致力于皮革行业的互惠互利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为推动皮革行业充分交流合作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近几十年,中国在皮革加工及皮革产品领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由于劳工成本及环境要求,许多工厂很早就开始将生产转移至海外进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郊的东方工业园,是比较成功的中国海外园区之一。在非洲的7 个经贸区中,这是唯一一个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的,华坚鞋业也在里面。华坚鞋业雇佣的是当地劳动力,使用的是当地丰富的皮革资源,而且产品不受出口配额限制,电力便宜(每度电3 美分,出口的电力仅仅每度6美分),这样就既能利用当地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又能把产品出口到欧美,给当地国家创汇,因此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的鹏盛工业园区,俄罗斯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也都有国内制革企业的身影。“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正在寻求转型的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作为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发展起来的企业,华坚鞋业董事长张华荣直言,改革开放的前30 年国内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很低,但现在工资涨了,融资成本高了,企业“走出去”是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或许在2018 年上半年,莫斯科中国海宁皮革城有望正式营业,目前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与俄罗斯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平线责任公司、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就莫斯科中国海宁皮革城项目开发达成了合作意向书。公司董事长张明月表示,在俄罗斯建造最大皮毛消费市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种原因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是俄罗斯庞大的皮毛消费市场以及资金、土地支持的成果。下一步,海宁皮革城将依托自身优势和经验,打造全球中高端时尚一体化裘皮生产产业基地、批发销售中心和时尚发布中心,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进一步提升海宁时尚产业的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皮革企业如何利用好自身资源,做好政策承接,将宏伟的目标、美丽的愿景变成可操作的行动规划,这已不止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政治使命,要求我们根据定位,结合自己实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为此,记者联系到了“一带一路”的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张杰。他认为,中国的皮革企业可完全利用制革方面所拥有的非常成熟的技术和人工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合作开发资源,可通过发达国家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的优惠条件,积极投资初级产品加工、原料皮加工领域,并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市场,切实贯彻“优势互补”的原则,既要保持自身优势,又要保证对方的利益,保证长远合作与发展。他给制革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能够最终靠共建研究院和培训机构,推动合作创新,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的作用。中国有皮革行业协会和地方性的皮革商会,每个行业组织都有若干的行业内企业成员和会员资源,通过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发挥好行业协会和相关组织的积极能动性,联动发展世界各国双边自贸区,尤其是在执行层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参与“一带一路”的意向公司能够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产业园区试点,并享受其给予的优惠政策。企业也可以联合“抱团”走出去,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推进国内产业梯次转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另外,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张杰提醒,我国想要参与“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制革企业,一定要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对当地社会民生的改善;另一方面,熟悉并自觉遵守国际法律规范,这是公司参与海外投资的关键要素,要积极防范相应风险,避免盲目投资。他还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都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安全和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加之国际货币市场的动荡不定,全球债务规模的膨胀速度远高于全球GDP 增速,导致很多“走出去”企业的项目建设、资金回收、渠道拓展面临较长的周期,以及不确定的汇率和债务风险,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
纵观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皮革行业的后发优势强劲,与我国的制革行业形成良好的互补,是化解国内制革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通路。中国的皮革行业目前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位置。过去30 年,我们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受益,下一步更需要坚持全球化,联手“一带一路”国家,实现逐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提出,相信未来将是中国制革企业业务拓展的新一轮提速,整个行业将能以一种逐鹿全球的视野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新地位!
《中国皮革》杂志社是国内皮革行业的中央级媒体机构。50多年来,持续关注中国皮革行业的细微动态,是皮革制鞋行业管理者,研究者,从业者的首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