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202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报告》。报告从加快品牌国际化步伐、以品牌文化建设满足当代时尚生活需要、以品牌建设支撑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多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怎么来实现不停地改进革新突破,在变局中谋革新,在变化中求升级。
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逐步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化步伐加快。更多纺织服装品牌借助国际知名时装周舞台以及文化时尚场所,举办品牌发布秀等宣传推广活动,推动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表达。2023年,借助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四大国际时装周,WhosNext时装贸易展等平台,一批优势中国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其中,登上纽约时装周的中国品牌数量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工信部近期对“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调查(以下简称“百家品牌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46家消费品牌中,32.6%的企业在国外市场开设了线%的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
跨境电商成为品牌扩宽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总额达8210亿元,同比增长19.9%。中国卖家在亚马逊顶级卖家中占比超过40%;以占亚马逊总访问量45%的美国站点为例,服装鞋靴珠宝类商品数量占商品总数比例接近30%。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10亿美元,项目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越南、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缅甸、埃及等国家已成为吸引企业境外绿地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过去十年,中国纺织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金额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对全球投资比重的50%。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纺织行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实践,已逐步渗透到品牌定位、创意设计、生产制造等所有的环节,品牌文化对品牌建设产生逐渐重要的影响。
品牌定位方面,注重民间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慢慢的变多的品牌注重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进行品牌定位,倡导“自然、和谐、包容、绿色”等理念,在深入理解、挖掘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与消费的人在思想、精神、生活层面相关联,多元化地表达、应用与传输中国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人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构建多元包容的现代文化体系,树立和提升大国文化自信。
创意设计方面,注重优秀文化元素的创新性转化。品牌创意设计方面,更看重对中国文化元素、民族精神、当代时尚的融合运用。最重要的包含: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的活化传承运用,汉服、唐装等特色细分品类引领文化消费;借助传统手工艺与当代技法,实现中国元素的创新性转化;通过品牌联名设计,满足与引领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与情感诉求。
生产制造方面,注重匠心文化与精益求精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在生产环节更加充足表现,专业技能、创意设计人才教育培训选拔更受重视,实用性、功能性提升成为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满足大家高品质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行业举办技术能手评选表彰、“中国纺织大工匠”推荐等活动,引导创建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
今年8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对如何推动纺织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如何立足新时代,以品牌建设为支撑,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加强消费市场研究,针对不同花钱的那群人,加大对当代生活方式、新消费方式的深度研究,提炼总结消费新特征,加强消费流行趋势研究与应用。
注重产品功能与消费场景细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围绕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消费经济与数字化的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结合,拓宽产业场景和市场边界。
注重科技支撑,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在生产设计中的应用,完善从纤维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创意创新体系,扩大健康舒适、绿色安全、生态环保、运动功能、安全防护等产品的开发。
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商业开发,加强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的活态传承与市场应用,开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和创造性发展,推动品牌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融会贯通,打造富有内涵与特色的品牌形象。
加强传播推广,发挥优秀品牌故事、品牌人物、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加强跨界合作,注重与关联产业、其他文化领域的跨界交流与融合发展,注重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引领,构建泛文化生态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研究,以及与国际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要素在品牌定位、设计与营销等方面更广泛、更具创新的传承应用,形成能够彰显中国特色、具有全球认同的纺织服装美学体系。
遵循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高效化生产运营体系,着重提升品牌国际化和供应链管理协作水平,建设世界领先的纺织服装制造品牌梯队。
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方法,强化与平台、社群、场景等新业态融合创新,加强流行趋势预测应用、创意设计和精准营业销售能力提升,不断革新渠道布局与零售业态,形成一批消费支撑力强、时尚引领力强的消费品牌梯队。
组织支持优势品牌企业、优秀设计师参与国际展示交流,开展国际产能布局、要素合作、资本运作、全渠道布局等,提升品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培育代表中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