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花了5万多元?当“抽抽乐”成未成年人新宠有家长发现直播间暗藏套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 中欧体育kok入口

5天花了5万多元?当“抽抽乐”成未成年人新宠有家长发现直播间暗藏套路

  “怎么花了5万多?是有人盗刷了吗?”慌乱中,她赶忙去查看账单明细,发现消费时间竟都集中在5月1日至5日前后,且都跟“拆卡”有关。

  她随即点进相应的店铺,看到商家正在直播售卖小马宝莉的卡牌,这才回想起来,当时恰逢五一假期,她曾将手机交给13岁的女儿,“一般都是放假才会让她玩手机,也没留意她到底在干什么。”

  女儿随后向母亲承认,自己的确在几个平台的直播间下了单,“每笔订单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她根本没想到自己花了这么多钱。”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黄女士惊觉,直播间的“拆卡”似乎并没那么简单。

  近些年来,卡游逐渐在年轻人群中风靡。跟盲盒类似,一张张小小的卡片被随机装入卡包中,卡面上则印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动漫形象、明星以及各类IP衍生卡片。尽管印着的图案不同,但玩法却几乎一样,以动漫小卡为例,每个卡包里装着5至6张小卡,这中间还包括普卡以及不一样的等级的高位卡,如中级卡、高级卡、稀有卡、隐藏卡,等级越高的小卡抽中的概率就越小,一些稀有卡还可以在二次售卖中升值,有的高位卡可以卖到上百元一张的价格。

  在诸多卡牌中,动画《小马宝莉》IP周边产品小马宝莉卡最受中小学生群体的喜爱,根据不同的包装又被分为趣影、彩虹、辉月、暮光等,每包售价2至10元不等,最贵的暮光包50元一板,每板4包,每包大约5至6张卡,卡牌按稀有程度分为不一样等级,整盒购买要消耗上百元。卡牌风靡后,多所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干脆将小马宝莉卡摆在店内最显眼货架上,而线上网店销量也十分可观,能带动单店最高超200万件月销量。

  如此高销量的背后,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的身影。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发帖表示疑惑:“现在的小朋友为何会喜欢卡牌?家里的娃有时候一连买好几包,停都停不下来。”入坑两年的小吉和记者说,“拆盲盒”本身就有快感,“就是那种等待谜题揭晓的刺激感。”而层出不穷的卡牌上,还有自己最喜欢的IP和人物,尽管卡片面积不大,但精致的实物总比图片更让人喜欢。

  不过,黄女士回忆,此前,女儿并未展现过自己对小马宝莉卡的喜爱,“我们零花钱给得少,更没带她去文具店买过,家里也未曾发现这个卡片。”直到这次深入交流,黄女士才知道,原来,小马宝莉卡早已成了小朋友间的社交货币。

  “之前有一次,有人送了她一包小马宝莉卡,拆了以后,旁边的小朋友就给她科普,介绍这个卡值多少钱,还说他们手里有很多更好的卡,可能就是攀比心理,让她开始关注这样的一个东西。”黄女士说。

  除了享受快感外,拥有相同爱好的人还通过卡牌这一实物实现了连接。例如,收藏小马宝莉卡的中小学生群体还形成了自己的圈子,称为“马圈”,大家在圈子里购买、交换、收集心仪的小卡。

  伴随着“入圈”人数的增加,慢慢的变多的商家看到了卡牌背后的商机,除了售卖卡牌盲盒外,最近不少直播间干脆开始做起了“代拆”生意。

  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主播在镜头前展示消费者挑中的卡包后,即时拆卡、展示并完成打包,这种拆盲盒的方式叫“平拆”。跟自己私下拆盲盒相比,线上直播间既能享受刺激感,一旦抽出稀有卡,直播间便会响起“叮——”的铃声,赢得同在直播间其他人的惊叹,“而且看见其他人中了稀有卡,感觉很轻松,感觉自己也可以。”小吉体验过一把“抽抽乐”后,有些欲罢不能。

  为了吸引更加多的顾客,直播间还推出了不少新玩法:叠叠乐、数小马、推推乐、大非酋等等,在平拆的基础上新增了奖励内容。以数小马为例,每包小马宝莉卡包中有5至6张卡,卡面上则画着不同形态、数量的小马,拆卡后计算卡面上的小马总数,不同数量对应着不同的奖励,幸运的人或可直接再获得1盒(30包)小马宝莉卡;大非酋则是以较高价格获取一包卡片,如果未开到卡位,则可免费再获取一包,直到开出有等级的卡位为止。如此“以小博大”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人下单,5月28日晚,记者在某直播间观看时,一位昵称前标着数字14的顾客接连获得半盒、一盒的奖励后,直播间瞬间热闹了起来,弹幕中满是惊羡声,主播则赶忙劝围观的观众赶紧下场,下单的人数逐渐开始增加。

  而在黄女士出示的消费记录里,其女儿购买的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法。“小朋友分辨能力本就弱,主播一说有概率中大奖,就下了很多单。”齐先生则发现,直播间里还有不少人声称会高价购买某类型的卡,诱导消费者下单。“女儿今年12岁,5月中旬在直播间下单了100多笔订单,但其实她平时都舍不得花钱,后来问她,她说直播间里有人说开出高等级的卡能回收,她就心动了。”

  类似的套路层出不穷。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遭遇的“骗局”:有主播在抽出高等级的卡后,利用镜头遮挡迅速调换成了袖子里的普卡;有的人在收到快递后,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当天选的卡池里的卡;还有资深玩家介绍,拆卡直播间会有各种办法,比如在镜头外搞小动作或是提前抽取卡包中的小卡来控制抽中卡的等级,从而操控下单人的心理……

  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成为这场游戏的牺牲品,甚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齐先生和记者说,女儿因拆卡上瘾,连着6天都偷偷盗刷了父母信用卡和花呗,“这是否能算作诱导未成年人赌博啊?”

  为此,记者咨询了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泽若,她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判断是否构成治管法和刑法上的赌博行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目前,消费者通过买产品以小博大,只是构成赌博的要素之一,但更多的是追求娱乐刺激的射幸行为,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商家或者平台是否提供了反向‘变现’的路径,比如提供现金兑换等,可以通过以小博大最终变相实现营利目的,如果有,则存在涉赌风险,商家也涉嫌开设赌场罪。”

  究竟是否涉嫌赌博,还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进一步判断。而目前,摆在不少家庭面前的现实难题,是未成年人这笔巨额消费究竟能否追回。

  齐先生和黄女士在发现孩子的大额消费后,赶忙向平台发起申诉,可平台的回复却让他们始料未及。“平台反馈说商家在下单界面已经提醒过只有成年人才能下单,而且盲盒产品拆开不退不换的。”这一解释,让黄女士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消费行为远远超出了我们整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啊!”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类似的反映不在少数,有家长直言孩子被诱哄着下单,要求全额退款。

  退款,显然并不是特别容易,至今,齐先生和黄女士仍旧没能得到满意的回复。对此,刘泽若提醒,监护人要及时留存相关证据,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盗用监护人的账号和付款账户时,要保留相关符合未成年人言语特征的聊天记录或是手机账号交付记录等,以及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并结合消费发生的阶段、时间等,来充分证明的确是未成年人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指导意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近来,伴随着“抽抽乐”争议声四起,卡游公司和相关直播平台也陆续发布声明,要求主播规范直播行为。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谓的规范仅流于表面,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后,主播售卖商品时并不会对下单人的身份进行核查,而奖励玩法亦在不断加码。对此,刘泽若建议,平台要逐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违规店铺依法进行清退和处理,同时,能采用一些数字化手段甄别未成年人的身份;家长也要尽到监护责任,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杜绝未成年人在直播间的抽卡乱象,还需要相关部门、平台、学校、家长乃至未成年人自己,共同履行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刘泽若说。

  情暖六一 与爱同行——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联合爱心企业组织“六一”儿童节走访慰问活动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