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洗破口残损,数不清它被几回易手;铭文洗写着“和平”,已“读”不出它阅历的那个盛世原貌;仍是那个海螺形状的法器“保养”得最好,现在拿起它,却也听不到年代的浪潮声年月尽管更迭,但一些带着前史回忆的“潮声”仍是被人们听到、读懂,就比方瓯窑。
跟着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严重考古发现“浮出水面”,一批瓯窑瓷器出土,掀起一股探究瓯窑前史的研讨热潮。
温州瑞安父子胡嗣雄、胡一皓便是瓯窑忠粉,家中宝贵瓯窑多达190余件。近来,记者走进胡家,倾听父子俩保藏背面的故事。
摆满一屋子的盆壶瓦罐,走进胡家,感受到的便是“瓷”情未了!本年68岁的父亲胡嗣雄,有着30多年保藏瓯窑的阅历,而“80后”的儿子胡一皓,现为温州市瓯窑学会秘书长,也是浙江东方工作技术学院瓯窑学院的教师。
走进胡一皓家中的瓯窑保藏室,书柜上、茶几、保险箱里,一共190余件瓯窑,令人目不暇接。“这个褐彩刻划鸡首壶,是东晋的;那个青釉双鱼榼、青釉对蝶纹粉盒,都是北宋的”胡一皓说,他入保藏圈才9年,这些瓯窑瓷器大部分都是父亲30多年保藏生计的“创作”,现在他也承继了父亲的“衣钵”,一边从事瓯窑教育,一边做保藏。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刻划鸡首壶、宋代瓯窑青釉仙鹤纹洗、北宋瓯窑青釉对蝶纹粉盒、南宋瓯窑青釉褐彩龙纹洗在房间里网罗了一阵,胡一皓从190余件瓯窑中找出了多件“宝物”。胡一皓说,这几件“宝物”经专家研讨判定,都是与古港遗址出土文物的时期附近。作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温州在宋元时期已是商业富贵,瓯窑作为对外贸易的干流工艺品留存至今,对研讨瓯窑前史有着深远含义。
“比方这个堆塑罐,能够解读出东汉时期温州的社会经济、文明和丧葬风俗”胡一皓说,每件瓯窑都藏着那个年代关于瓯窑的故事,他还会把部分保藏品带到校园和学生们共享赏识。
这些年来,胡嗣雄、胡一皓父子致力于瓯窑文明的推行,藏品相继在温州博物馆、台州博物馆、萧山博物馆、瑞安博物馆、战役博物馆等地举行“器道之约”“瓯越薪火”“翠峰春光”个人瓯窑古陶瓷展。
让胡一皓回忆深入的是2003年暑假,其时在外肄业的他乘坐飞机返温,本来认为家人开车来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打车前来的父亲。“前几天不是说预备买车了吗,车呢?”胡一皓猜到,父亲肯定是看上哪件“宝物”了。
公然,回家后父亲向他展现了一件瓯窑瓷器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这是父亲拿8万元买车钱从一位保藏家手中换来的,父亲说:“车能够迟点再买,但这个三足洗错过了,下次不了解什么时候才干遇到。”关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盆”,胡嗣雄已寻觅了好多年。
“像这样的事我不是第一次干了,早年我曾花800元买了一个瓯窑做的粉盒,那是我保藏的第一件宝物,花了大半年的薪酬”胡嗣雄说,粉盒是古人用来装胭脂的,而相似“买椟还珠”的故事在他身上还发生过很屡次。瓯窑的纹路、颜色、做工都令他喜爱。
瓷器是年代同步的映像,也是社会生活风俗的缩影。胡嗣雄说,之所以用多年的积储买瓯窑,处处找瓯窑藏家寻觅头绪,有时还特别和儿子一起跑到外地网罗,为的便是让这些“宝物”回到温州,让瓯窑文明持续传承和发扬,让人们感受到瓯窑带来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