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价值和传承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价值和传承

2024-08-10 案例展示

  中国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西延安,这个举世震惊的长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呢?它内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笔者个人理解,主要是三点:

  要理解和了解中国领导的红军,首先就要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国情,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记录了中国的灾难,反映了中国的贫弱。你了解它就了解了为什么中国广大的红军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信念。

  1840年的战争,第二次战争,沙俄侵略中国的边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可以说近代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无数的人口、财富灰飞烟灭,中华大地满目疮痍。

  在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西方侵略势力争先恐后的在中国掠夺利权、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1986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港和大连湾。1899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1898年英国迫使清政府宣布,不将长江沿岸各省让与或租界他人。除了赔款、割地、划分势力范围,西方还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源,剥削和压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掠夺中国的财富,这就是近代中国国家悲惨的命运。

  大家知道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指战员、将士大多数都是广大的农民.近代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探讨过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陈翰笙就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农民的生活程度和经济地位还不如在封建制之下,中国农村经济已经破产了。

  柯象峰说:“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约占农民总数的75%,不下2.6亿人口。中国是近代史普遍的穷,不过有大穷小穷而已。孙冶方也说过,“中国农村经济衰退的最终的原因不是技术落后、资本缺乏、农民知识缺乏,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残余的束缚。”薛暮桥说过,“所谓的人口繁密、技术落后、农业商品化和世界经济恐慌等导致农民贫困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中国农村的破产是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两个‘主子’剥削的结果,而土地关系是导致中国农业生产衰弱的基本原因。“

  当时美国记者韩丁写了一本书叫《翻身》,是他1940年代亲自到中国山西上党地区的农村实地调查了解的,了解中国农村的普遍生活情况。简单举个例子,有一个张庄农民家的小孩刚刚六岁,闹灾那年,偷摘了他爹东家树上的几把叶子,地主抓住这一个孩子,就用大棍打得他浑身青紫,罚了他爹25块银元,相当于他整整一年的收入,为了熬过冬天,他只好向亲戚借钱,直至十年之后,这笔债还没有还清。如果拖欠了地租,还不起钱,地主就会到佃户家逼债,如果交不出来,就要遭到毒打。

  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国情,你才能真正的去了解中国领导的工农红军。救国救民就是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的奋斗目标。

  1922年7月,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就提到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就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建设达到一个社会。

  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裴宜理写一本书叫《毛氏影响:中国特色统治的政治基础》,2011年出版。他是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的,他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中国闹革命。他的一个观点就是,当代中国的治理术根植于毛时代的土壤中,这个土壤实际就是中国近代的国情、社会状况,老百姓的生活状况,都是体现在这一点上。所以中国员,中国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将士、士兵们的理想也就是救国救民。

  顾永忠写一本书叫《贺龙的非常之路》。贺龙就提到一句话“光杀富济贫已经不够了,现在要打出贫苦农民都有地种,都有饭吃的天下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所以中国广大的工农红军,在南方几省所宣传的不就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吗?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打土豪、分田地,当兵就能有饭吃、有衣穿,以后打下的天下就是大家的,你们可以平分;穷人可以一辈子不再做穷人,子女也能翻身;就是按需分配的。这说出了中国广大贫民、广大农民、工人的心声。中国和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在当时是心贴心的,这也是中国广大的工农红军战士愿意跟着中国走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当代中国发生的任何重大政治事件,都要将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

  老红军谢振华将军曾经说过,别人问他,你们是靠什么挺过来的?他说“我们是对革命的信仰,人不能没有信仰,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陆上,我们红军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能吃这种苦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是不可能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

  所以红军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各种各样的困难,即便是在陷入绝境之时,始终不渝的奋勇前行,这背后支撑着他们的就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这种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也是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的第二个内涵的精神,作者觉得就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牺牲精神。各位明白,红军的长征路上一路艰险,有的部队走了不只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战士还说过,我们走得算起来得有十万里,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什么能够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大会师,胜利到达延安,这一系列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和困苦。

  举几个小故事。在1935年5月,蒋介石在做红军将士将会同石达开一样覆灭的美梦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了大渡河河边。来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时只找到一只小木船。1935年5月25日凌晨,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打败了守岸的敌人,控制了渡河口。

  考虑到几万人马,靠一两艘小船渡过大渡河需要几天几夜,后有追兵,党中央决定,在走安顺口的上游,准备夺取泸定桥。泸定桥全长一百多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县城相连,守城有川军一个团。在红军抵达时,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在5月29日16时,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率22名突击队员,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当靠近桥头时,川军又开始放火,我们一手扶着铁索,一手扔着手榴弹,开着枪,冒着敌人的炮火,夺取了泸定桥,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

  再看爬雪山,红一方面军翻越了夹金山等五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红二方面军翻越的雪山最多的,有二十多座雪山。红四方面军三次跋涉雪山草地,累计翻越雪山二十多次。各位明白,雪山的海拔至少是三四千米以上,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很多人出现了高原反映,加上寒冷饥饿,有的人一坐下来,一摸耳朵,耳朵没了,一摸鼻子,鼻子没了。坐下来之后,有的再也没力气站起来。很多红军战士是光着脚,有的穿着草鞋冻僵了,穿着单衣冻僵了。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冰块,形成了长条形的雪堆。

  还有的人在白茫茫的大雪中忽然出现雪盲,一脚踩到冰上滑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在下雪山的时候,就没有路,也没有力气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下走。有的滑倒之后,直接像炮弹一样冲上了悬崖,就再也没踪影。

  过草地,草地大概就指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穿300余里,面积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以上,主要指川西北的毛尔盖地区。

  过草地,一个就是行难,草地之下都是积蓄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积水,这个水是黑色的、黄色的,都是有毒的,泥泞不堪,浅的地方没膝,深的地方没顶,一脚下去黑水、黄水就冒出来了。有的脚就肿了、腿就肿了。而这一个地区不适合鸟兽生存,更何谈人。所以几百里无人烟,没有一点的存在,也没有道路,连鸟都特别难看到。如果说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就会越陷越深,乃至灭顶吞没。

  红军走过的夏季,正好是草原的雨季,有时一会儿看着天空晴朗,但是隔了一会儿,暴雨倾盆,所以晴空迷雾,变幻莫测,吞噬了多少战士的生命。虽然过草地之前,红军战士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购买的粮食,杀猪宰羊等等,也准备了好多的粮食和行李,但是渡过这漫漫的草原,有的头几天青稞麦、肉都吃光了,最后这几天,大多数人都没有粮食了,都吃完了,那就是饥饿、寒冷在等着这些战士。各位明白,青稞面虽然磨成粉了,假如没有水,你抓一把青稞面粉,干吃是很难受的。一下雨,青稞面粉淋湿了就成了疙瘩了,更难以下咽。而草原的水都是有毒的,你要是想找一点干净的水都是很难的,接点雨水。没有青稞面了,没有肉怎么办,只能吃野菜草根。而草原上的野菜野草有的都是有毒的,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有的成排的战士吃野草,一夜之间就毒发身亡。

  后续的部队有的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野菜都没有,只能吃皮带,皮带用水煮了煮吃,慢慢的放在嘴里嚼,嚼半天才能咽下去。后续的部队,有的战士一看有人拉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子,一粒一粒的捡出来,挑着自己慢慢的嚼。

  住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夜间的气温大多数都降到零摄氏度左右,在草原的几天里,脚是湿的,衣服是湿的,地是湿的,柴草是湿的,所以说能冻死人,饥饿、疲劳、疾病夺去了多少战士宝贵的生命。

  在无比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中国广大的红军指战员们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的奉献精神,大家共度难关。

  首先是党人的团结,许多老红军、老战士提到过,遵义会议上只批判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在军事上的错误,并没有提及政治问题的错误,团结了更多的。虽然在红军中有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分裂主义,但是这些人是极少数,是个别的。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实现了红军的大团结,这种巨大的凝聚力使红军队伍打不垮、拖不烂,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过草地团结就是力量,老红军贺文玳曾说过,“过夜时战士们总是自觉的将干的草留给年龄大的战士,湿草地小青年们抢着睡。”老红军刘天佑说过,“第二次过草地走了一夜,大家背靠背睡着了,突然大雨磅礴,全团官兵都没有雨具,一起淋得湿透。”老红军谢光堂掉了队独自倒下,第二天折返的队友们终于找到了他,他只有一丝的气息,立即把他报上担架,三个人轮流抬了一路,没有一个人想过我要扔下重伤的他,只要有一口气,我们就不会扔下你不管。

  大家学过,小学有一个课本,《金色的鱼钩》,作者陆定一,他说过,我和两个小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炊事班长快四十多岁了,我们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能走二十来里路,老班长一路带着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已无饭吃了,他给我们找野菜,让我们吃饭,饥饿威胁着我们。可光吃这么多东西也不够,老班长就把那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在草地里、污水里,想办法钓起小鱼来,他不吃,让我们三个病号吃,他跟我们说,他是吃过了。他一口鱼没有吃过,结果因为饥饿、寒冷,在草原里过世了。

  领导干部也纷纷带头,罗荣桓元帅当时是总政治部的巡视员。他的儿子罗东进将军回忆说1935年6月,父亲是拄着一根棍子,顶着狂风、冰雹、雨雪的侵蚀,忍受着刺骨、严寒,随着红军大部队一步一步翻过了夹金山。一方面军过草地的时候,父亲说过,当时他们准备了十几天的干粮,但是没想到一走就是一两个月,粮食没了只能吃野菜,很多人因此中毒。当部队开始步入草地,生病的人慢慢地多的时候,驮伤员的牲口已慢慢的变少,一些病号要靠着老的背和抬,罗荣桓也背过病号。

  其他的那些将领,贺龙就把他心爱的枣红马杀掉,给战士们吃了。贺老总一到宿营地,千方百计的去钓鱼,几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而他自己嚼了三天的牛皮。

  过草地时,周恩来连发几天的高烧,只能躺在担架里。杨立三等身体也很虚弱,坚持抬他。好不容易医护人员给周恩来熬了一碗青稞面的粥,端给周恩来。周恩来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他最终都没有吃,那仅有的一碗稀饭,让给了重病号。

  在红军队伍里,有很多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中央专门成立干部修养连,并派人负责抬担架,保证不丢下一个人。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经受住雪山、草地的考验,离不开这种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战士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在一起却比亲兄弟还要亲。有的病了,其他的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送给他吃,找水给他喝,行军时大家替生病的背装备,勉强走路的大家都扶着他走,不能走的就背着他,负责找抬架抬着他走。

  当生病受伤的奄奄一息的时候,大家心理别提多难受了,一旦有牺牲了,大家更是哭成一片。在长征过程中,环境越艰苦,官兵之间的团结越紧密,情感越深厚,这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大爱,产生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力量,患难之中的爱、战友情深深的鼓舞大家战胜各种困难。

  老红军李伯钊曾经说:“在红军队伍里有一种非常显著的、说不出来的那么好的一种人与人之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这就是我们革命军队中至高无上的优良品质。”

  萧华上将在《长征组歌》中曾经写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官兵就是怀着这种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发挥团结友爱、同甘共苦与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

  曾经有一个的军官问红军将领,他说“同样是兵,为什么这些兵到你们的手里跟我们就不一样?”他就不理解中国的红军靠的是什么,具有的是什么?具有的就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也就是他们有这种精神的力量,才能克服自然、战争的困难,一切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

  有了这种精神,在东北抗联,在八路军,在新四军战士中,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朝鲜战争中,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中国领导的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消灭了一切反动落后的势力,根本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发挥了不怕牺牲、不怕苦的奉献精神,勇往直前,取得了革命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当代的中国,我们该继承长征精神,并且应该赋予长征精神新的内涵,就是为国为民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民永恒的追求。大家想想,中国闹革命,领导大家闹革命,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救国救民吗?在近代、在民国的时期,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一定不可以站到和人民对立的剥削者的立场上,如果中国人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就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就不会失败。所以为国为民永远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我们发扬长征精神,目的是要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老红军李衍福曾说过,“看到祖国发展形势如此只好,真是万分高兴,要把长征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用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老红军钟良树也说过:“长征的意义是极其伟大的,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建设祖国的精神财富,这是不容忘却的。”

  当今国际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万分激烈,中国地域辽阔,差异巨大,情况又比日本、西方、俄罗斯更为复杂,人口这么多,将近14亿人口,要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远大于西方和日本这些国家。而且我们所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道路可循,只能在摸索。也就像中国红军时期一样,在摸索中,在面临各种艰难挑战中,发扬这种精神,走向胜利,要走新的长征路。

  红军的精神用到了国计民生,用在建设自己的家园,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上,这就是体现一种长征精神。

  还有一点,我想我们当代的年轻人要有一些长征的精神,老红军贺大彬说过,“在长征的路上大家都很团结,相互照顾、相互爱护,就是剩下一口吃的也要分给别人吃的,希望这种精神在年轻当中能够发扬光大。老红军洪有道也说过:“年轻人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为国家、为人民尽责任,任何一个时间里,只要有了他坚定的信念,也就有一切。”

  我们当代的年轻人生活条件远远优越于以前,一定要学习红军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要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作为我们的人生观,来指导我们自信的乐观,爱国敬业,爱社会,爱他人,来推动我们的祖国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能光只看前方而忘记过去,长征是不能忘记的。我用瑞士传教士薄复礼所说的话来结束。薄复礼当年曾跟着红军长征队伍走了18个月,他晚年写的回忆录提道:“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他们的热情是真诚的,令人惊奇的,他们信心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正年轻,为了他们的事业正英勇奋斗,充满了青春了活力和革命的激情。”所以长征的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的局限性,是我们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动力,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