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军阀:“榆林王”井岳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民国小军阀:“榆林王”井岳秀

2024-03-18 案例展示

  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井岳秀出生于陕西蒲城的大什字巷,因其在同族中排行第十,故又称“井十”。

  井岳秀自小接受传统教育,尤其喜好武术,据称是陕西著名拳师高占魁的再传弟子,并经常与刀客往来,颇具江湖气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井岳秀考取了清朝的武庠生(相当于武生的秀才)。两年后,进入陕西武备学堂学习近代军事理论,自此走上从军之路。

  井岳秀有一个胞弟井勿幕,比井岳秀小十岁,这位年轻人在辛亥革命史上有着非凡的地位,对井岳秀的人生影响很大。1905年,年仅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本留学,同年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不久,孙中山任命井勿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并派遣他回陕西发展同盟会组织,此时的井勿幕才刚刚17岁。

  在井勿幕的影响下,井岳秀于1906年秘密加入同盟会,成为陕西同盟会的核心成员,协助井勿幕在陕发展了一大批同盟会骨干。此后,井勿幕先后参与策划了1911年4月的广州起义和10月的西安起义,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推动陕西脱离清廷独立。随后,作为陕西革命党的灵魂人物,井勿幕又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并在1918年11月担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作为同盟会的一员,井岳秀也参加了西安起义,起义成功后,井岳秀赴渭北督办民团,募兵三百余人,由此掌握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

  1912年春天,井勿幕成为陕西军政府的“河北安抚招讨使”(负责渭河以北地区),井岳秀在其麾下任第十六标标统(团长),下辖三个营。同年9月,井岳秀所部缩编后成为第十六标下辖的工兵第一营,井岳秀任管带(营长),驻防同州(今陕西大荔)。

  民国建立初期,陕北地方动荡不安。陕西军政府下令在各地铲除罂粟烟苗,在一些地方激起民变,这给了井岳秀脱颖而出的机会。

  1913年,陕西军政府派井岳秀率一个营前往榆林民变。井岳秀抵达榆林后,根据当地现实情况,采取了较为缓和的解决办法:他规定,由于已过播种季节,未铲除烟苗的能够继续种植,但下一季不能再种;已铲除烟苗的,则给予免除税赋的奖励。在武力和怀柔的双重手段下,榆林地区的官民矛盾逐渐缓和,农户的情绪也得到了平息。

  当井岳秀平息榆林民变的时候,位于榆林以北的内蒙古地区却又开始蠢蠢欲动。当时,沙俄已策动外蒙古独立,又暗中鼓动内蒙古各部脱离中国,其中位于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今天的鄂尔多斯)也处于动摇状态。当时乌审旗的大扎木萨心向中央,听说井岳秀率兵到了榆林,就邀请他前往伊盟商讨大计。

  到达伊克昭盟后,井岳秀首先会见了扎木萨,两人相见恨晚,互相结为兄弟。在扎木萨的撮合下,井岳秀结识了伊克昭盟盟长福亲王,并由盟长召集全盟七个旗的旗主、等要人在成吉思汗陵前举行大会。在会上,井岳秀慷慨激昂,力陈分裂的危害,句句在理,现场众人无不动容。最终,伊克昭盟的七个旗统一认识,当场草拟了《答库伦檄》,表示坚决反对分裂,并发表了拥护中央的《伊盟宣言》,让沙俄试图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在此基础上,井岳秀和伊克昭盟的王公们建立了特殊的友情,双方在此后和睦共处,互利相助。“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操纵下的伪满和伪蒙势力又试图染指成吉思汗陵。已统治陕北的井岳秀派重兵驻防成陵,并制定了迁移成陵的方案。(抗战爆发后,由邓宝珊主持将成吉思汗陵迁移到了榆林,后来又迁移到兰州,从而保护了这份中华民族的重要遗产。)

  此后三年间,井岳秀又多次到达榆林处理事务,进一步熟悉陕北民情。1916年,井岳秀升任团长,随后被陕西督军陈树藩任命为陕北镇守使,开始长驻榆林。次年,大总统黎元洪追认了这一任命。由此,井岳秀开始了对陕北地区长达20年的统治。

  井岳秀后来当上了陕北镇守使,实际上并不只是因为他熟悉陕北的地方民情,这个结果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各方力量作用下的必然。

  井岳秀和井勿幕兄弟,在陕西声望极高,尤其是井勿幕,几乎成了陕西革命派的领袖人物。1916年,陈树藩成为陕西督军后,对井勿幕猜忌颇深,因此委任他关中道尹的虚职,而将井岳秀派到了陕北,试图将兄弟二人分开。

  但陈树藩后来促成井岳秀当上了陕北镇守使,却是一次偶然事件。当时陕北匪患深重,劫道绑票现象颇多,因此陈树藩任命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党仲昭为陕北镇守使,北上榆林剿匪。井岳秀由于熟悉榆林地理,率领一团人作为前锋先行进抵榆林。当党仲昭半路行至延安时,却因为部队内部矛盾愤而辞职,自行返回了西安。因此,进入榆林的只有井岳秀团的两千余人。陈树藩索性任命井岳秀为陕北镇守使,官邸就设在榆林,试图通过这一种方式将井岳秀“困”在陕北荒凉之地,切断井勿幕的一支臂膀。

  在民国初期,镇守使的职权非常重,往往以军代政,掌管一方,各省不少镇守使都发展成了地方军阀。但镇守使往往由旅长或师长兼任,井岳秀以一个团长身份充任此职,是比较罕见的。

  从1916年开始到1936年,井岳秀军职多次发生变动,所部历经多次改编。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井岳秀的实力和立场的频繁转化。1918年,井岳秀所部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井岳秀升任旅长。1923年,井岳秀所部由总理段祺瑞授予“陕西陆军第一师”的番号,井岳秀升任师长,同年被总统曹锟封为“岳威将军”。1924年,孙中山任命井岳秀为陕西讨賊军临时总指挥,所部改编为国民三军第三师。同年11月,井岳秀宣布组织陕北国民军响应北伐,自任总司令一职。1928年,井岳秀所部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十八师,井岳秀任师长,辖三旅六团及若干直属部队……

  井岳秀在20年时间里不断投靠各大势力,所部多次被改编,但核心力量在多数时候只保持一个师的规模,大约就一两万人。这一个师的兵力,是井岳秀统治陕北地区的支柱,是他成为陕北“土皇帝”的最大资本。在这一时期,陕北各县县长均由他委派,所有税款由他制定和征收,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教育,也由他一把抓。他一直以保境为方针,积极主动与陕西、山西、绥远、宁夏、甘肃等地以及伊克昭盟维护较好的关系,军事上互相协防,基本未参与过争夺地盘的军阀混战。例如山西的阎锡山,一直是井岳秀重要的协防伙伴。由于井岳秀的存在,让阎锡山没有后顾之忧,而陕北一带的武器弹药也多从山西引进。

  陕北地区,一直以来都以土地贫瘠和经济落后著称。但在井岳秀统治时期,由于陕北没有经历过较大的兵灾,相对于别的地方更为稳定,因此也有了发展工商业和建设现代教育的难得契机。

  作为沟通内地和草原的中间地带,陕北一直是两边进行商品贸易和物资交换的重要场所。此外,長城沿线的陕北各镇,西边通往宁夏,北边与伊克昭盟相邻,东边渡过黄河就是山西,可通大同、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商埠,南边则连接关中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中转站,有着得天独厚的商贸发展优势。

  民国时期,陕北地区的货物贸易规模相当可观。据《榆林地区志》记载,当时“每年榆林边商从内蒙收购运回紫绒5000~6000包(每包100余斤),春毛700万~800万斤,秋毛50万~60万斤,驼毛80余万斤,山羊皮14万~15万张,绵羊皮30余万张……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碱、麻油、酥油、药材等”。与此同时,陕北边商在收购皮毛的同时,也向内蒙输送了大量的内地物资,包括砖茶、水烟、赤白糖、烧酒、各色棉布和绸缎、各种中西药材,还有棉花、裘制品、挽具、酒器、银器、铜器、地毯等。蒙汉贸易在陕北地区由来已久,通过贸易,双方可以交换生活中必需的商品。

  伴随着商贸的发展,钱庄和银行等金融产业是必不可少的。1919年,井岳秀与榆林道尹王健联合开办了“裕惠钱庄”,并在包头、太原、天津等地开设分号,经营皮毛、布匹、棉花及金融信贷、对外汇兑等业务。裕惠钱庄因陕北镇守使作为强硬后台,从而以“私人钱庄”的身份垄断了陕北地区金融业务。

  1930年,在井岳秀的倡议之下,陕北近代史上第一家金融银行正式开业。亲自掌控的钱庄和银行,使井岳秀基本垄断了当地金融业,成为他敛财的重要手段,但客观上也起到稳定陕北经济的作用。

  在发展金融业的同时,井岳秀对公路交通的建设也颇有建树。1932年,井岳秀曾赴五台山会晤阎锡山,商议联合建设陕北实业,包括从榆林修筑两条可通汽车的公路,一条通往西安咸阳,一条通往太原,并借此开发延安的石油及神木的土碱等特产,获得了阎锡山的赞同。随后,井岳秀自任“陕北建筑汽车路工程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主持下,陕北地区最终建设完成了横贯南北的咸榆公路,并初步形成了以榆林为核心的简易公路网,进一步促进了陕北地区的对外交流和贸易。

  陕北背靠牧区,每年都有大量皮毛、牛羊等牧区商品流入陕北各县,因此当地的纺织、皮革、制裘等传统手工业较为发达。榆林、神木有不少皮毛制裘作坊、鞋匠铺、家庭地毯作坊和工厂,但规模普遍较小,每家从业人员不过几人到十几人之间。

  在井岳秀主政陕北时期,他本人对当地实业的发展很看重,其中陕北几个重要的工厂均为井岳秀主办或参股。1920年,井岳秀出资创办了榆林惠记工厂,以织造地毯为主,由于质量较好,因此榆林毛毯远销京津及内蒙等地。此外,井岳秀还入股了神木官碱厂,重新将神木地区的制碱业振作起来。

  井岳秀对陕北实业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引入了电力设施和其他一些近代工业机器。

  1924年,井岳秀首先在榆林龙泉寺设立修械所,从天津购回意大利造铣床、钻床等机器,为部队修理枪械、制造弹药等。1926年,井岳秀又在延安开办了一座修械所。两家修械所技工达到了一两百人,奠定了初步的军事工业基础。

  1926年,榆林修械所开始用锅炉蒸汽机带动一台直流发电机进行发电,并架设了简陋的低压供电线,供榆林城内军政机构照明使用。由此,榆林第一次用上了电。陕北职业学校实习工厂随学校一起成立于1927年,初始时主要是做手工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井岳秀、杨虎城等人先后从烟亩附加税中拨款3万银元,从天津购买了转鼓、打槽、打光机等制革设备及锅炉、毛纺织等机器,使得实习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大幅度的提升。生产的各类皮箱、皮鞋、皮腰带、皮球、枪套等皮革制品,在当时畅销各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井岳秀管辖的陕北延长县,从清代末年慢慢的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石油勘探事业,设立了著名的延长石油局厂,并在清末到民国初期钻探了多个油井。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和陕西省政府联合成立了“陕北油矿探勘处”,并从德国、美国进口了三部钻探设备器材和上海定制的钻机配件近100吨,经过火车、汽车、木船和人力、畜力搬运,分别运送到延长和永坪地区。经过钻探,在延长和永坪均成功钻出了日产原油1吨以上的油井。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接收延长石油厂,并生产出了当时中国少有的汽油、煤油、蜡烛、凡士林等石油产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延长石油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处油田之一(另一个是玉门油田),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重要经济支柱。

  不过从客观上看,井岳秀虽然振兴了地方经济,但核心目的还是为了谋求自家获利。井岳秀在主政陕北年间,建立的几个工厂都十分简陋,生产规模也不大,与真正的工业化相距甚远。此外,井岳秀时代的陕北设立了稽征局、盐务局、禁烟局、厘金局,巧立名目安排十几种苛捐杂税,例如天赋税、烟亩变价税、羊捐、驼捐、维持费、附加学款等等。最重要的是,井岳秀统治的基础在于乡村的豪绅,而不是近代工业,很多陈规陋俗依然在当地保留。据称,神木县政府早晚上下班,还像清朝一样敲击堂鼓;绥德县县长审判案件,要去城隍庙祈求神灵托梦。各种苛捐杂税和官员守旧行为,实际上严重束缚了私人工商业的发展,各种“进步措施”仅仅有利于井岳秀自家产业。

  井岳秀比较重视地方教育,地方人才的培养成绩十分好。陕北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地,地广人稀,环境比较恶劣,经济不发达也致使教育落后于关中地区,从而又反过来制约了地区的发展。1916年,井岳秀为普及初等教育,将各地一些乡村义学、私塾改办成普通国民小学,榆林、米脂、延安等地还办有女子初等国民小学。但这些初等教育的普及,需要充足的师资力量,因此教育事业首先需培养师资人才。民国时期,陕北地区将师范学校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这对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意义重大,是一个正确决策。

  此外,陕北地区的中等教育在民国时期也相当有名。民国建立后,陕北地区兴建了一批高质量的中等学校,其中榆林中学的教育质量最高,成为当时陕北地区甚至陕西省的中等教育典范。

  我们历数这所学校涌现的一系列著名历史人物,就能看出它的不凡:杜斌丞(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李鼎铭(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提出“精兵简政”议案)、魏野畴(早期在西北的领导人)、李子洲(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刘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杜聿明(军高级将领)、高吉人(军高级将领)、王子宜(新中国内务部副部长)、马师恭(军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

  井岳秀虽然对地方教育颇有功绩,但他本人的思想却依然守旧,而且好大喜功,偏爱别人的吹捧。1923年,榆林乡绅白伯英、郭维藩在给井岳秀祝寿时,联合建议给井修建“生祠”,而井岳秀却毫不反对。结果陕北各县集资四万多元,专门从上海定制了井岳秀的铜像,在榆林城中心的明代钟楼旧址破土动工,名为“井公祠”,采用了仿西洋式的建筑设计。

  北京报刊为此专门撰文讽刺,“当代生祠”成为全国人尽皆知的丑闻。在舆论压力下,“井公祠”才没安装铜像,只能以井岳秀画像作为替换,名字也改为“长春楼”。井岳秀死后,“长春楼”重新改名为榆林钟楼,成为当地特色景观。

  井岳秀站稳根基后,一直保存军事实力,从未主动介入战乱,在政治上“左右逢源”。但另一方面,井岳秀主政的陕北,客观上也多次为一些革命派提供“避难所”。

  1918年陕西靖国军兴起,提出了“讨段(祺瑞)倒陈(树藩)”的口号,矛头直指投靠北洋皖系军阀的陕西督军陈树藩。靖国军总司令为于右任,井岳秀胞弟井勿幕后来也加入靖国军担任总指挥,但在当年11月不幸被陈树藩指使的叛徒枪杀。

  于情于理,井岳秀应和井勿幕站在一条战线上。但在靖国军与陈树藩交战期间,井岳秀却未动一兵一卒,此举被外界指为“背叛革命”。

  为稳住井岳秀,防止其倒向靖国军,身为总统的段祺瑞也在大力拉拢井岳秀,授予井岳秀陆军少将军衔。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迅速战败,段祺瑞下台,陕西督军陈树藩则转投了直系的曹锟和吴佩孚。为表明政治立场,井岳秀先后前往北京、洛阳拜访直系首领曹锟和吴佩孚,曹锟授予井岳秀“岳威将军”衔,吴佩孚则任命井为陕西北路联军总司令,后改任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由此,井岳秀投靠了直系军阀。

  1921年,倒行逆施的陈树藩被直系政府抛弃。在北洋军和靖国军联合攻击下,陈树藩战败下野。此时,陕西靖国军也被直系的冯玉祥、刘镇华等部收编。唯独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杨虎城反对收编,坚持将靖国军旗帜打到底。

  1922年3月,杨虎城将于右任迎至陕西武功,并在凤翔恢复了靖国军总司令部。杨虎城改任靖国军第三路司令。但是,北洋军很快出动3万余人围攻杨虎城。双方激战20多天,杨虎城被迫败退凤翔,靖国军宣告完全瓦解。杨虎城和于右任在凤翔会面后,于右任取道甘、川赴上海,杨虎城则率部转战一千多里退至陕北,投奔井岳秀。

  这时,北京政府对杨虎城的通缉令也发到了榆林,但井岳秀置之不理,并且在名义上收编了杨虎城残部,同时上报西安方面称“杨已脱离军队,在榆林闲住”。北京政府此时正在拉拢井岳秀,见杨虎城已不具威胁,对此事也草草了之。

  由此,陕北成了杨虎城所部休养生息之地,井、杨二人也朝夕相处。杨虎城在榆林期间,曾经突患伤寒,高烧昏迷不醒,井岳秀派人细心护理,每日亲自探视,直至杨病愈。

  在杨虎城主政陕西后,作为恩人的井岳秀一度混得风生水起。但是,随着蒋介石将各路兵马调往陕西,井岳秀在陕北的统治也走向尾声。

  1934年12月,陕军高桂滋第八十四师进驻陕北,绥德以南地區成为高桂滋所部驻地,井岳秀的防区被大幅压缩到了陕北北部。

  高桂滋此人,与井岳秀颇有渊源,他早前曾是井部的一名连长。1921年2月,高桂滋对井岳秀在陕北横征暴敛不满,愤然发动兵变,失败后投奔胡景翼。后来的十多年里,高桂滋参加过直奉战争、讨奉战争、北伐战争、济南事变等,还一度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军长。1931年,高桂滋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八十四师师长,所部成为中央军旁系部队。1933年,高桂滋作为商震第32军副军长率第八十四师参加了长城抗战。

  高桂滋所部身经百战,而且还属于中央军,战斗力比井岳秀的第八十六师强得多,井岳秀内心一度非常惶恐。八十四师驻扎陕北后,高桂滋首先前往榆林看望井岳秀,双方在表面上冰释前嫌。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剿总副司令”,20万东北军开入陕西。随后,李仙洲部也被派往陕北吴堡。井岳秀的地盘遭受全面压迫,所能掌控的只剩榆林周边。

  1935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邀请井岳秀访问西安。在张杨提出共同响应红军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主张,实现“西北大联合”时,井岳秀虚与委蛇,并没有明确表态。

  当井岳秀回到榆林后,却发生了一次离奇事件。1936年1月31日夜间,井岳秀因“手枪走火”事件导致命丧黄泉。次日凌晨,井岳秀因伤重不治去世,时年57岁。井岳秀的死因扑朔迷离,至今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的说法是,井岳秀当晚亲自巡街后,返回陕北镇守使官署。当时,井岳秀的几个姨太太(他娶了一妻九妾)正在隔壁打麻将,一位张姓姨太取来烟具,伺候井岳秀抽起了大烟。不巧的是,盘内的烟膏滚到了地上,井岳秀弯腰去捡的时候,不慎腰间手枪走火。井岳秀的配枪,是杨虎城赠送的意大利产品,威力巨大。井岳秀中枪后伤势严重,于次日凌晨毙命。

  另一个说法则认为,是高桂滋派出刺客潜入了官署,趁井岳秀独自一人在屋内抽的时候,在屋外开枪射中井岳秀。各位姨太太和卫士闯入屋内时,误以为是手枪走火,但事后经过对现场的调查,才发现是刺客所为。但刺客的说法一直没能得到公认。

  至此,井岳秀结束了跌宕起伏、毁誉参杂的一生,也宣告了陕北“榆林王”时代的终结。

  十多年后的1949年6月1日,驻榆林的二十二军八十六师,也就是井岳秀的旧部,在党组织的积极争取下举行起义,迎接人民入城,宣告榆林这座陕北重镇的和平解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那些令人发指的未成年人杀人案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底是在保护谁?

  长沙一店铺在店门口贴招工启事被罚 执法部门:属于“广告”,依法处罚,不服可复议

  辽宁一药房疑流出“客情关系维护表”涉及多单位,官方:正在核实,如属实将展开调查

  周受资回应美众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令人失望,将导致平台在美被禁

  男子身份证被熟人冒用借贷37万追踪:警方证明开户申请非本人签字,申请注销银行卡被法院驳回

  四川90后落马女干部获刑11年!借10余家高利贷赌博,两年多侵吞600余万公款

  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妈妈在忙没看到孩子玩起挂面,好奇宝宝,缺少完整的童年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