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以来多少荣耀是用皑皑白骨堆砌而成的,美洲野牛亦是如此。2016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一份法案,正式将美洲野牛封为美国国兽,看似荣耀风光的背后,却是美洲野牛的血泪史。
美洲野牛原本并不生活在美洲,它们的故乡遥远的欧亚大陆。冰川时代,白令海峡海面结成冰面,成了连通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桥梁”,大量的动物从欧亚大陆搬家到北美洲,美洲野牛的祖先也就是这样一个时间段迁徙到美洲大陆的。
北美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合美洲野牛生长和繁殖,它们的规模迅速扩张,大约在1万年前取代了美洲原著野牛,成了货真价实的、唯一的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体长2-3.5米,体重最大可达1吨,体型硕大,四肢粗壮,却又十分灵活,奔跑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在美洲大陆上,除了人类,没有动物能够威胁到美洲野牛的生存,美洲野牛鼎盛时期数量超越了6000万头。
美洲野牛首先面对的人类是北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生活离不开美洲野牛,牛肉可以食用,牛骨可以打磨成工具,牛角可做成器具或装饰品,牛皮可做衣物,牛胃可装水……
印第安人并不贪婪,他们猎杀野牛只为满足生活所需,猎杀多了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再说,对于生产力落后的印第安人来说,猎杀野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印第安人猎杀野牛采用非常传统都是办法,他们会在悬崖边垒起弯弯曲曲的石墙,形成一条曲折的通道,通道的尽头便是悬崖。一部分印第安人身披狼皮,模仿狼嚎,将惊慌失措的美洲野牛赶往石道。美洲野牛视力不佳,埋头跟着前面的同伴往前跑,最后一头接一头地坠入悬崖。
而另外一部分印第安人则在悬崖底下等候着,它们磨刀霍霍,生火烧水,随时准备屠宰掉下来的美洲野牛。
印第安人这种原始的捕牛方式,并未对美洲野牛的数量造成威胁,长期以来美洲野牛的数量都维持在相比来说较高、稳定的水平。
当欧洲人和现代美国人抵达美洲大陆后,一切都变了,被屠杀的不单单是印第安人,还有美洲野牛。
他们以火器替代之前印第安人传统的捕猎野牛的方式,更为致命的是牛皮商人的出现,他们大量收购牛皮,然后加工成各种衣物、用品,然后销往世界各地。牛皮生意对野生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随后美国向西部开拓的过程中,大量的交通道路让捕杀美洲野牛变得更便利,野牛肉也成了修路工人的主要食物来源。野牛猎人也应运而生,一名名为威廉的野牛猎人受雇于牛皮贸易公司,在短短一年内猎杀了4000多头野牛。
同时慢慢的变多的人也加入猎杀美洲野牛的队伍,他们以猎杀野牛作为勇气的象征,作为吹牛的谈资。这些人甚至不为钱财,悠闲地坐在火车上,开着枪,随后就走,也不管野牛是死是活,纯粹为了过把瘾。
19世纪末,美国人“突然”发现美洲野牛好像要灭绝了,整个北美剩余不足1000头。190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立法保护美洲野牛,避免了其灭绝。2016年,奥巴马将美洲野牛封为国兽,让保护野牛的工作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回首美洲野牛被封为国兽的历史,只能说美国的做法太霸道了,先把美洲野牛赶尽杀绝,再将其保护起来,封为国兽,讽刺,也无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