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西盟:“小牛皮”连着“大产业”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欧体育app下载官网

普洱西盟:“小牛皮”连着“大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延伸产业链、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形成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闭环,推进以佤味腌牛皮为主的佤族风味腌制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佤族风味腌制产品经济中来。

  软糯筋道的牛皮搭配别具风味的苤菜根,再加上辣椒、花椒等佐料腌制,形成了一道独具风味的美食——佤味腌牛皮。近年来,麻、辣、鲜、香的佤味腌牛皮等备受食客们的青睐。大快朵颐后,腌牛皮下肚,只觉热汗涔涔,令人欲罢不能。

  洗净、蒸煮、过水、配料、搅拌、打包......在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的佤族风味工坊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准备当天要出货的腌牛皮、腌鸡脚、腌腐乳等佤族风味腌制产品。

  “2021年,我们盘活村集体闲置场地、固定资产和‘沉睡’资金,投资建了640平方米的标准化腌制品工坊,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向公司进行租赁,增加了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中课镇中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雷说。

  建设工坊、引进企业,推动佤族风味腌制产品从传统手工制作升级为标准化加工,催生发展成为独特化、差异化明显的地方特色产业。佤族风味腌制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吸纳了周边群众到工坊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牛皮工坊建起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我相信日子只会慢慢的好。”中课镇中课村村民哎给说。

  分拣、施肥、下种、浇水……走进西盟县中课镇窝笼村的苤菜根种植基地,群众正抓住天气晴好的时机加紧栽种苤菜根,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苤菜根是佤族风味腌制产品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通过党建作引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增收途径,依托佤族风味工坊,鼓励群众种植辣椒、苤菜根、花椒等佐料,向工坊提供腌制品的原材料。”中课镇党委书记王俊博介绍,今年全镇试种苤菜根、小米辣等佐料产业400余亩。

  “去年我种了1亩多苤菜根,卖了5000元,今年我又种了5亩。”中课镇嘎娄村村民尼布勒说。

  为了解决群众销售的后顾之忧,中课镇还采取“工坊+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利益联结机制,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保障农户利益,实际做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让佐料种植成为鼓起群众“钱袋子”的一条路子。

  “今年我家种了6亩苤菜根,村上统一帮我们卖,种着也放心。”中课镇窝笼村村民艾热说。

  “下一步,将继续依托佤族风味工坊,不断延伸佤族风味产品的产业链,扩大产品原材料种植培养面积,将更多的群众嵌入产业链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村民增收。”王俊博说。

  着眼于与佤族风味腌制产品相关的产业,西盟县全方面提升物流、销售等所有的环节发展水平,助推佤族风味腌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西盟某佤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佤族风味腌制产品企业,公司通过与网络主播合作,按照“加工公司+商超+电商”的产销模式,每月平均接订单3万余瓶,销售额达四五十万元。“产品所需原材料基本从西盟采购,每月支付原料款10万余元。”公司CEO周亚玲介绍,通过逐渐完备从生产、销售到物流的标准化供应链,2023年预计营业额可达2500万元。

  随着佤族风味特色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推进,佤味牛皮等佤族风味腌制产品从原来的乡土味道向都市美食“挺进”,小小佤味腌牛皮连着大产业、大民生,也是基层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大尝试、大探索。(艾嘎)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