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穿高跟鞋出车祸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自认为开车技术比较好的人甚至穿着拖鞋就上路了,当出事后才悔之晚矣。这些血淋淋的车祸报道引起了一位鞋业大佬的高度关注,是否能专门研发一种“驾车鞋”,来保证司机安全驾驶?
这位鞋业大佬就是华景集团的杜景平。杜景平本人就是一位已有25年经验的制鞋大师,他带领着500多人的开发团队,投资近8000万元,研发出专门为开车而生的鞋——KBY专业驾车鞋。
为什么会想到打造一个驾车鞋品牌呢?这就要从杜景平的老本行鞋类贸易说起了。
杜景平1977年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1994年,年仅17岁的杜景平南下广州进一家鞋厂打工。经过12年的摸爬滚打,听说干贸易能赚钱,学好技术又积攒下管理经验后,2006年杜景平创办了华翌(香港)贸易实业有限公司。
谁能想到,杜景平的制鞋事业才刚起步,就遇到了中国出口欧洲鞋业的困难时期。
2005年,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定,欧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对中国鞋配额保护,中国鞋出口猛增,迎来了对欧洲出口的春天;然而好景不长,2006年10月7日,欧盟便开始对中国皮鞋征收为期两年的16.5%的高额反倾销税。购买中国皮鞋成本增加,使欧洲鞋商将绝大部分订单改下到关税压力小得多的越南,中国对欧洲的鞋类贸易商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
杜景平说,越南鞋关税低是优势,但研发能力差。欧洲鞋商看中我们的研发能力,会下单把设计稿和用料方向交给我们,由我们完成最终的设计稿及样品的制作,然后欧洲鞋商们会转头把订单的绝大部分“改签”给越南,让越南复制我们的鞋样去生产。
对于欧洲鞋商的这种操作,杜景平的企业只能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过硬的质量、快速反应能力来应对,反而在欧洲和越南的两头挤压中站稳脚跟,企业越做越大,慢慢地发展成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公司华景集团,并且成为了GIORGIO ARMANI、ZARA、GUESS、DIADORA等一干国际大牌的合作伙伴。
可这样的“改签”每经历一次都会让公司损失惨重,杜景平逐渐萌生了收购欧洲品牌自己经营的念头。2011年,他以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丹麦老牌制鞋品牌KBY的中国经营权。KBY与ECCO一样于上世纪中期诞生于有着“北欧巴黎”之称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市场调查与研究,杜景平将这一具有轻奢侈时尚理念的品牌精准定位到国内多达4亿的开车族,用团队的制鞋研发能力和工艺,做出专业驾车鞋,填补国内驾车鞋市场的空白。
创新是公司发展的驱动力,杜景平深知其中的道理,而且也因此获得了欧洲客户的认可。品牌定位确定后,随后就组建了设计研发团队。
杜景平重金聘请到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地的设计大师作为团队的产业顾问,又组建起500多人的专业设计团队。集团还投入巨资,建设了国内鞋业制造目前唯一的全智能生产线,以高新AI智能化生产,数据智能匹配,提高效率100%,合格率提高99%,同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了20%,实现了高效、高质、高量的智能生产方式。华景集团还采用了先进的智能研发技术,研发中心设置快速反应机制,数据智能匹配系统,全面配备先进的设备机器,更好实现研发数据支持。
不仅如此,他还促成集团下的研发中心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合作,先后成立了国内首个驾驶专用鞋研究中心、国内首个脚型数据研究中心,在制鞋领域申报发明专利十多项,收集国人脚型大数据,从不同脚型、身高、体重、性别等方面分析,据悉公司正在向“消费需求”为导向的鞋履私人订制的新商业模式(C2M)努力,不但能够以消费者需求出发,按需生产、定制化生产,用相对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更高的鞋子,通过收集、分析消费端的需求信息和购买行为,统计消费偏好,做好产能投放和产销有效对接,还能解决库存问题,进而引领生产型鞋企发展。
杜景平介绍,驾车鞋专为需要长时间开车的人群设计,近几年国内网约车平台发展起来了,网约车司机群体壮大,一双适合开车的好鞋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开车体验。
那么驾车鞋和一般鞋子比起来有什么优越的地方呢?总的来说,驾车鞋对摩擦力、传感能力、除菌透气的要求更高。
为提高驾驶安全性、舒适性的努力,在KBY驾驶鞋的设计上比比皆是。一双专业驾车鞋,从鞋面、鞋垫、中底、大底等等各个位置,都做出了细节的调整,这样贴心的设计也收获了显著的效果。
前不久,江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南昌市公安交通管理局、KBY驾驶专用鞋研究中心等共同开展了一场测试,验证不一样鞋子对刹车的影响。测试邀请一位职业“的姐”驾驶同一辆汽车,分别穿着拖鞋、平底鞋、坡跟鞋、高跟鞋以及KBY驾车专用鞋,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测量出初始速度都是50公里下的刹车距离。
经测试,KBY驾车专用鞋以17.2米的制动距离排名第一,往后依次是平底鞋、高跟鞋、坡跟鞋,拖鞋以18.53米的制动距离排名末尾。专业的人介绍,别说相差1米多的制动距离,有时相差0.1米都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KBY也吸引到了相关金融行业的关注,据悉,中国银行江西分行已与华景鞋业达成战略合作,将跨界开展开展银企新零售合作。杜景平认为,华景将切实满足那群消费的人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提高,转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和“定制化生产”,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整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产品个性化定制。
杜景平不仅是一位不忘本的人,而且还是一位念旧情、懂感恩的人。为此,从广东和福建发家的他不仅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江西,而且把研发中心也搬到了江西,扎根家乡,就为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这就形成了华景集团在全国拥有了三大研发中心和两大生产基地,分别是福建华景体育研发中心、广东东莞华翌研发中心、江西华景研发中心;福建华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西华景鞋业有限公司。目前集团员工共4000余人,20条生产线万双。
从鞋厂学徒到集团董事长,杜景平的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讲,“都是拼着命搞出来的!”从一线干出来的实业家,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且踏踏实实。杜景平年轻时候打工赚钱很拼,养成了“跑步走”的习惯,从始至终保持到现在。不光走得快,“现在有时间了也会去生产线上干两个小时!当老板只在办公的地方里什么都不知道,一定得去车间里看,才能察觉缺陷!要不然心里不踏实。”杜景平说。
这种不踏实与年少时就步入社会,为家里减轻负担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让他知道了生活的艰辛,知道家乡人的疾苦。
杜景平父亲早年患病落下残疾,顶梁柱倒了,一家人没有生活来源,母亲有时出去借米都借不回一盆。无奈之下,杜景平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小小年纪就做起小买卖,贩过馒头、鸡、黄桃、冰棍。正是因为亲身遭遇过家庭的贫困,杜景平才拼命赚钱,另一方面,事业有成后的他,才能不忘回到家乡江西永修县办厂,进行产业扶贫。
2014年9月,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城南工业园的江西华景鞋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仅3个月时间,公司就正式投产,目前共拥有4条生产线万双。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车间,车间300名员工中有近80名残疾人。
杜景平给员工的待遇是月工资三到四千元,中午管饭。能在家门口带薪培训上岗,还拿这么高的工资,是员工们怎么也没想到的。
2016年,杜景平还自掏腰包给母校艾城镇小桥小学捐款,并为小桥村修桥。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是杜景平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从1994年创办公司至今,25年时间里,华景集团没有一件诉讼案件,这在绝大多数集团公司中,都是没办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