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为啥吃面最讲究?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欧体育app下载官网

无锡人为啥吃面最讲究?

  “工匠精神”是眼下热词,但你可知,“工匠精神”在无锡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大发展时代曾熠熠生辉发轫于传统手工业,在机器大工业中得到弘扬,勤劳智慧的无锡工匠不仅追求精工细作,更敢于技术创新,坚守信誉为本,坚持管理至上,用响当当的“无锡制造”完满诠释了“工匠精神”。

  现在提倡工匠精神,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市文史专家、经济学学者汤可可解释,“工匠精神”是无锡工商文化的重要基因,无锡近代企业家、工商从业者(包括工人、管理人员)均堪称弘扬“工匠精神”的典范。而“工匠精神”最普遍、最基本意义上的内容就是精工细作,这大多数表现在制作的产品上面。

  有一个细节,是沪宁线上出了名的无锡是稻米产区,但面店很多,无锡人吃面也非常讲究,舌尖可以敏锐感受到面中细微的差别。无锡人吃不惯南京的面,觉得上海的面也一塌糊涂,只有无锡的面才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

  原来,无锡的面粉行业起步较早,不管是荣家的茂新面粉厂,还是唐家的九丰面粉厂,亦或是杨家的广丰面粉厂,他们都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天早上厂里所有职员都要吃面条,大家把昨天加工下来的面粉做成面条煮一煮,自己亲自尝一尝,看看口感如何、好吃与否,不好吃又在啥地方。“要有韧劲,久煮不烂,口感滑爽,面条里要有一定的毛细孔使汤汁浸润才好吃。”汤可可介绍当时流传下来的面好坏判断标准。

  无锡生产面粉还讲究麦子的搭配,行话叫“拼麦”,比如苏北产的麦子和河南产的麦子在添加的份额上各有不同,白麦、红麦等不一样的种类的麦子加工精细度也会有差异,是多留一点麸皮还是少留一点,都会最终影响到碗中面条的口感。无锡面粉行业在制面细节上精益求精,只为做出非常适口、好吃的面,足见无锡人对产品制作和产品的质量的极高要求。

  汤可可介绍,到了大工业生产阶段,工匠们不仅要手工做得好,还要与科技相结合,只有不断地技术、科学技术创新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无锡近代企业家很多人信奉传统的“人惟求旧、器惟求新”说法,普遍重视机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但他们在技术开发上没有停留于机器设备的仿造上,而是从公司制作经营的实践出发,逐步走出自主研发的路子。

  上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缫丝企业对原有坐缫复摇式丝车做改造,形成了一项制丝新技术立缫,由此制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御法川式立缫车,生丝生产质量稳步提高。但日本对这一技术加以垄断,禁止立缫车出口,有关技术对外保密,特别不准华人接触。对此,永泰丝厂创办者薛南溟的儿子薛寿萱聘请了一批留美、留日归国技术人员,在丝厂增设研究室,集中力量技术攻关。他们按照画报上的图样进行摸索,在无锡工艺传习所的配合下,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32绪立缫丝车,后经试验完善,最终定型为20绪立缫丝车,并批量投入制造。

  1931年,首批292台自制立缫车首先在薛家的丝厂华新制丝所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无锡制造的新型立缫车也被称为“华新式”,比日本的还要先进。当时丝厂产出的丝,商标已经不叫享誉国际的“金双鹿”了,而叫“中华第一”。能够创制出这先进的立缫车,跟无锡人追求创新、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分不开。

  很多时候,一些公司制作的产品并不直接投放市场打品牌,而是为别的企业提供配套,做人家的前道工序,最终产品是别人的,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就不讲求质量,但无锡人不会这样。“我跟你配套,我就要做到优秀,不但为你提供好的产品,也要给你好的服务。”在汤可可看来,今天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化过程中,协作、配套领域也要有这种求精准、讲信誉的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这在无锡企业家中很是常见。

  无锡荣家申新三厂纺的纱,牌子就叫“好做”。“好做”牌子的叫响,还有一段往事。当初,常州有很多从家庭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小型织布厂,要用到竖向的经纱织布,但当时中国纱厂产出的经纱牢度不够,大都用日本产的。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国掀起了日货的高潮,常州织布业同业工会蒋会长到上海找荣宗敬求助,问其工厂能否生产经纱。荣宗敬一口答应下来,叫上海申新五厂来做,结果试做了一两个月,强度和精度还是达不到要求。荣德生知道后就说让无锡的申新三厂来做,虽然设备不及五厂,但三厂在管理上更加严明,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研发出了质量过硬的经纱。常州的织布企业拿无锡提供的经纱一做,果然很好,“好做”就这么叫开了。

  常州方面进一步提出,能否把纱直接做成一盘盘的,不要打包,这样他们能够直接织布,荣德生答应了对方,但是没有想到做盘头纱要把厂里的机器重新布局,成本增加不少,厂里不少人反对,但荣德生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为对方提供最好的服务,他还允许常州先用纱,之后再结算,在两地通力协作下,无锡的纺纱业和常州的织布业都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既要精益求精,又要讲求信誉的“工匠精神”。

  汤可可总结,精于管理是无锡民族工商企业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在当年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且一直传承至后来,上世纪80年代,无锡很多棉纺织企业都拿到了国家颁发的首批管理金奖。精明能干的无锡人唐星海从美国留学回来后,接管父亲唐保谦的庆丰纺织厂,他把当时美国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泰罗制”引进无锡,管理门类分得很细,规章制度也极尽细化,如果违反要受罚,做得好有奖励,好的厂风就此奠定下来,横向上也影响了其它工厂,所以无锡整个棉纺织企业的管理是当之无愧的全国一流。

  唐星海对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严格,一到车间,他会先检查技术人员的双手,如果技术人员满手油污,就会得到他的称赞。有一次,一名技术人员戴了双白手套,唐星海说,你把手伸出来,看到对方白手套上很干净,他说你不要做了,去支工资吧,你被解雇了。在唐星海看来,作为技术人员如果不去维护机器就是失职,甚至很多人都怕他。唐星海是个气场十足,非常强势的人,只要他到车间里,隔老远大家就知道是他来了。他要求纺纱机上的皮辊要定期更换,有人说这些皮辊还没磨坏是否还能继续用,他说不行,到期就得换,订立了制度就一定要执行。

  但正是这样一个“魔鬼”老板和他制定的“魔鬼”制度,造就了一流企业。在无锡甚至上海的纺织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无锡庆丰厂被辞退的技术人员,他们都要马上聘过去。所以,在庆丰呆过的技术人员是不愁没饭吃的。汤可可评价,唐星海这样的无锡企业家无疑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典范。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