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7ko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7ko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7ko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7ko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浙江省长自曝打喷嚏绷断皮带朱总理一语令人捧腹:你这个是报应_行业资讯_中欧-体育
浙江省长自曝打喷嚏绷断皮带朱总理一语令人捧腹:你这个是报应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浙江省长自曝打喷嚏绷断皮带朱总理一语令人捧腹:你这个是报应

2024-01-05 行业资讯

  1978年,这注定是载入共和国历史的关键一年。在的倡导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要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国家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各类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章层出不穷。

  在众多文章中,浙江前省长柴松岳的一篇回忆文章引起关注,说的是他身上皮带的故事。柴松岳自曝的这一个故事,当年曾引起朱总理的注意,结果他一语令人捧腹,善意地提醒柴松岳这是一个报应。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温州产品说起,由于当时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全国市场上都在“温州货”,温州假皮鞋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产品,各地流传着“一日鞋”、“晨昏鞋”、“星期鞋”的说法。

  1987年8月8日,浙江杭州市武林门广场,杭州市工商局将5000多双堆积如山的劣质皮鞋公开烧毁,这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这场公开烧毁温州皮鞋的行为,跟原商业部长的女儿有关。女儿在武汉逛街时,看到商场里的皮鞋很漂亮,便买了一双。

  然而,谁都没想到,女儿买的这双皮鞋她仅仅穿了一天,鞋跟便脱胶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日鞋”。消息传开后,这件事一度成为人类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新华社更是专门写了一篇报道,一时间全国各地消费者纷纷站出来,声称自己都曾买到了温州假皮鞋。

  无独有偶,1989年,东北有一名女孩给未婚夫购买了一双温州皮鞋。皮鞋买回来后,未婚夫很喜欢,便立即穿了起来,结果刚穿了三天,在结婚宴席上,这双皮鞋在众多宾客面前开了帮,这让这对新婚夫妇尴尬不已。

  事后,新郎发现这双看起来不错的皮鞋,其实是假皮鞋,外表是一层薄薄的塑料皮,粘贴在马粪纸上。换句话说,这双皮鞋不能碰一点水。新婚夫妇愤怒不已,把这双皮鞋直接寄给温州市长,还附寄了一张纸条:你们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来坑人,你当市长的脸红不红?

  温州皮鞋当时有多臭名昭著呢?举个例子,当时全国各地商场在醒目的地方挂一个牌子,“此地没有温州货”、“本店绝无温州鞋”。这样的标语让真正靠着质量做鞋来打开市场的温州人很难过,可他们一时也难以改变。

  其实,温州制鞋业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据史料,温州制鞋业超过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时期,温州制造的靴鞋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室,官员还以穿温州靴鞋为荣,直到70年代温州制鞋业还被誉为“中国鞋城”。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的市场流通起来,温州皮鞋走进千家万户。到了80年代中期,温州皮鞋更是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涌现出的皮鞋厂达到了惊人的6000多家,年产皮鞋数量数以亿双。

  当时走在温州市区马路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他的职业,十有八九就跟制造皮鞋有关。随着温州皮鞋的火爆,衍生出来的皮带、箱子、皮包、皮衣等产业也繁荣起来。但是,也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顾客渐渐发现温州皮鞋质量惨不忍睹。

  随着温州皮鞋的火爆,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现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出现,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皮鞋。与此同时,温州别的产品也跟着受一定的影响,都被视作质量低劣。

  笔者查阅当年杭州市工商局的一份关于温州制鞋业的调查报告,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做鞋后跟衬的都是女人、老人和孩子,用糨糊糊着各种大小的后跟,你所看见的就是一个个零件的专业作坊,他们很少卖有品牌的鞋子,很难得有那么几家卖皮鞋的,价格和杭州差不多,上面就打着‘温州皮鞋’,他们连仿冒都懒得仿,因为太便宜了。”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浙江前省长柴松岳购买到假牛皮带的事件发生了。有一年6月,时任浙江副省长、主管工业的柴松岳来到温州苍南县视察,当时还有一名温州市委副书记陪同。一行人考察结束后,便住在苍南县县委招待所。那时的县级招待所条件比较差,房间里连洗漱间都没有。

  6月的苍南县天气炎热,大家便来到招待所的公共浴室洗澡。就在脱衣服时,这名市委副书记看到柴松岳腰上皮带都破了,便说:“柴省长啊,你怎么这么艰苦啊,皮带都这样破了。你去买一条新的嘛,我们这里的牛皮带很便宜的。”

  柴松岳认为也有道理,表示同意,他本人也想看看这里的夜市。晚饭过后,柴松岳在这名温州市委副书记的陪同下,来到苍南县最繁华的小商品市场。这里的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摊位老板不停地叫卖自己的商品,卖皮带的摊位也非常多。

  柴松岳走到一个摊位前,皮带款式很多,都很美。只见柴松岳拿起一条皮带便问:“老板,这条皮带多少钱?是真牛皮还是假的?都说你们这里皮带很多都是温州的,那里可不少都是假皮带。”

  摊位老板直接生气了,反击道:“这位同志你可别乱说,也不要弄错了,我这里可没有假皮,都是真牛皮!”当得知手上牛皮带售价5块钱后,柴松岳更加怀疑了,他说:“5块钱就能买一条真牛皮带?不会是猪皮吧?”

  老板自然不会承认是假牛皮,还自信地表示:“这就是真牛皮带!我们温州大批量生产真牛皮,价格能做到最低。”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柴松岳又问站在身旁的温州市委副书记,得到的回答几乎跟卖皮带的老板一致。

  于是,柴松岳将皮带买下。必须得说,当时温州皮带款式还挺不错的。回去后,当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蔡惠明看到后,也想购买一条,便问柴松岳皮带是从哪里买的。当柴松岳告知情况后,蔡惠明立即表示怀疑,他说:“5块钱就能买一条真牛皮带?没这么便宜吧?”

  柴松岳无法回答,只是说摊位老板说是真的,或许就是真的。意外发生在两个月后,柴松岳和省财政厅和交通厅的两位女副厅长去北京出差。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驻京办事处成立于1958年至1959年之间。

  改革开放初期,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是担负着接待当地的政府官员,为地方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收集信息的任务。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对驻京办曾这样形容,“跑部钱进”,意思是说驻京办事处第一任务就是打探消息,看哪里有资金和项目,然后写报告。

  柴松岳和两女副厅长抵达驻京办事处后,便来到会客厅开会,商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8月的北京天气很炎热,工作人员看到柴松岳流汗不止,便把空调的气温调到最低。柴松岳刚说了几句话,便打了一个喷嚏。

  柴松岳没想到,打个喷嚏却坏事了,把皮带绷断了。原本穿衣就比较少,面前又是两位女同志,不难想象现场的尴尬。柴松岳不好说是自己皮带断了,便捂着肚子的位置说:“你们先坐一会儿,我回房间一趟。”

  一回到房间,柴松岳把房门关后抽出断皮带,眼前的一幕让他不敢相信。只见断口处里面是一层马粪纸,外面用的一层破布包起来,用胶水粘牢,最外面是一层黑色塑料皮压制。这看起来很美的牛皮带,实则就是一条“纸皮带”。

  柴松岳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没办法了,皮带没有了,我就到处找。后来还好,宾馆房间的阳台上有晒衣服的塑料绳,我就把那条塑料绳解下来,权当腰带。最后我把衬衫拉到外面遮住里面的塑料绳。”

  回到会客厅后,两位女副厅长还在现场,她们误以为柴松岳拉肚子了。当柴松岳说出实情后,两位女副厅长笑作一团。迫于无奈,柴松岳只能让秘书去购买一条新皮带。柴松岳非常生气,回去后便立即主持召开全省打假大会。

  会上,柴松岳把自己在北京打喷嚏绷断皮带的遭遇当众说了出来,现场笑声一片,他要求参会的温州市领导表态。第二天,一名温州市委干部来到柴松岳办公室,还送来一条真牛皮皮带。

  这名干部表明了自己是代表市委书记、市长给柴松岳赔礼道歉的,希望能收下这条皮带。柴松岳原本不想收下,可一想到这件事就是一个教训,让温州市委重视起来,于是说:“好!我收下,通过这件事,我也就收下了你们打假的决心。”

  这件事很快被朱总理知道了,他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件事。后来,朱总理来到浙江视察工作,当面对着柴松岳说:“柴松岳,你们浙江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太厉害,一定想办法禁止掉。”

  柴松岳当场做了保证,还把开打假大会,以及自己购买假皮带的事情都说了。朱总理哈哈大笑,他说:“你这个是报应,报应。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骗到你这个管工业的副省长身上了,你才引起重视,我过去跟你讲了几次你还不当回事。”

  柴松岳表明了自己还是当一回事的,只不过买到假皮带让他印象太深了。再后来,这件事传播时变成了“柴松岳放个屁把皮带给绷断了。”一次,时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同志来到浙江视察。

  在会上笑着对柴松岳说:“柴松岳,总理老说你放了个屁就把温州的皮带绷断了。”柴松岳连忙解释不是那一回事,也哈哈大笑说:“打喷嚏和放屁都差不多的。”这件事让温州市委深感事态严重,他们了解必须实施最为严厉的措施,进而改变外界对温州产品的印象。

  1993年,温州市政府在全国首先提出实施质量立市战略,颁布了质量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这是全国首个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法规,它的意义极其重大。

  在法规第一章《总则》中就明确温州质量立市的总目标,“贯彻质量立市战略决策,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加快质量工作向国际惯例靠拢,树立温州产品新形象,实现‘三五八质量系统工程’的目标。”

  所谓的“三五八质量系统工程”是通过3年、5年、8年的系统性努力,使得温州生产的产品质量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中等水准。很多当年温州制鞋厂老板对《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实施之严格印象非常深刻,一些小老板就此改行。

  在《奖励和惩罚》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视其情节,实行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并知照全国各地工商部门,5年之内其主要负责人不准在本市担任企业法定代表等处罚;对制造、销售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坑害农业生产商品,导致非常严重后果,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制鞋业为例,产出的皮鞋要运出温州之前,必须由鞋业协会盖上整顿小组检查,盖上公章后才能放行。为了撕掉“假冒伪劣”的标签,温州人从头做起,他们卧薪尝胆,他们忍辱负重,他们百尺竿头。

  事实证明,质量立市给温州产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花了钱的人温州产品的印象也有很大改观。温州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

  2013年,温州市质量立市20周年,温州产品用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温州皮鞋在全国、全世界大放异彩。经过20年的努力,温州涌现出38个中国名牌产品、4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还两次获得“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的称号,先后3次获得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荣誉,有671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由温州参与制定。

  人人享受高品质的产品,人人参与质量监督。温州,这座“以质量为生命”的城市,必将有更为光明的未来。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