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65岁的费洪标对记者说这句话时,神采飞扬,声音洪亮,依然是40年前那个满怀信心的科普青年作业者。他既是活泼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也是手握11件专利、21篇省级期刊论文的“科普达人”。
20多岁成为桐乡县羔羊乡农技办的一名农技辅导员,关于费洪标来说,是从零开始。1983年,桐乡县羔羊公社建立科普协会(相当于乡科协),25岁的费洪标被选为协会秘书长,本来初中结业的他,硬是凭仗本身对科普的热心和吃苦学习,把握农技常识,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嘉兴市乡镇榜首位教授级农技推行研讨员。
其时正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初,我们都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对农业科学缺少认知。在没有一点经历可供学习的情况下,费洪标深入底层,仔细听取他们的定见。其时的羔羊乡在改革开放之风的吹拂下,皮鞋小企业如漫山遍野般出现,但存在小而散、办理不善、技能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在费洪标看来,这些小企业好像家庭作坊,没构成自己的一个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进入更大的商场,一同也缺少技能的立异。经过尽力,他把羔羊乡10多家皮鞋企业和2家制革厂联合起来建立了“羔羊乡皮革研讨会”,帮企业进行自主立异、产品研制,并自动对接联络四川大学皮革系的相关专家,与他们一同研讨全粒面革原料。原料研讨成功后,他迅速将这项技能进行遍及推行,大幅度的提升了单尺面革的价格。其时研制出来的皮革被费洪标带去参与北京的博览会,一炮打响羔羊乡皮革的知名度,这种原料之后被广泛用来做女人休闲鞋的原始资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市面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2000年,羔羊乡并入石门镇后,费洪标担任镇科协秘书长,干劲更加足了。在费洪标的尽力下,石门镇农业科学技能示范园区建立了杭白菊种质资源圃、优质种苗扩繁区、猕猴桃平原适应性培养示范区、设备农业科学技能示范园,一同建立了生态高效循环饲养科普园;在东池村建起了全市榜首所农人科普校园,协助该村脱贫成为省级科普村;安排苗农建立起桐乡市首个规范化苗木技能专业协会,并建立了桐乡市首个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新技能推行协会;只用了三个月就创立了一个乡镇森林科普馆,这是国内首个乡镇森林科普馆,石门镇因而一跃成为了浙江省森林乡镇创立的模范。
作为一名奋战在科普一线年的人,费洪标觉得,从事底层科普作业这么多年以来,最让他有成就感的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奖赏,而是那一张张由于感受到科普作业带来的福利和改动而绽放的笑脸,大众的认可才是真实的科普助农、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