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面花故事 助旱碱麦“生金”—盐碱地如何变身“聚宝盆”探析之三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资讯

讲好面花故事 助旱碱麦“生金”—盐碱地如何变身“聚宝盆”探析之三

2024-08-10 技术资讯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提起面花,人人都不陌生。以盐碱地上产出的旱碱麦为原料制作而成,一个个造型别致、寓意美好的面花麦香浓郁、口感筋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近年来,随着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面花深加工作为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慢慢的受到关注。不少经营主体立足改良面花制作技艺、面花模具雕刻、电商网上销售等,让小面花发挥大能量,为旱碱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鲜活动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清晨8点,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高官庄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高殿华和爱人早早坐到了雕刻桌前。伴随着“当当”的敲击声和“簌簌”的削木声,三四个小时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年年有鱼”面花模子就诞生了。

  眼下,虽离春节尚远,但订购面花模子的顾客不少,高殿华夫妇每天都闲不下来。

  “俺们的面花模子,一直是纯手工雕刻。顾客订模子时,俺会根据不一样的需求勾画花样。雕刻时,再用工具一点点戗、锉、刻,这样雕出的模子更生动,有灵气儿。”高殿华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顾客购买模子不再只用于蒸面花,也作艺术观赏收藏用。

  高殿华雕刻面花模子已有40多年。年轻时,他一边打工,一边将雕刻面花模子作为爱好。后来,随着旱碱麦产量提升,面花产业发展壮大,模子需求量大了,他就专职手工雕刻模子,将热爱发展成了事业。

  前些年,他雕刻的模子大多销给本地或周边的面花厂和散客。这几年,随着雕刻技艺被更多人熟知,他的面花模子还销往北京、天津、陕西、辽宁等省市,甚至名扬海外,有日韩客商慕名而来,专门定制模子作为工艺品收藏。

  中午时分,走进伊清坊面花厂,工人们正调试室温和风速,给一盘盘已经搕好的面花提供最佳“晾晒”环境。

  “别看我们的花是纯手工制作,但边缘整齐、花底平滑、做工精细,无论是婚宴还是待客,大伙儿都愿意上我家买花。”负责人韩希娟说,为做出一个好花,她们没少改良制作工艺。

  只用旱碱麦面粉、老肥发面自是不用说,和面后,将面团按进面花模子里,用手一点点平整边缘和花底,不留有一点儿手印,才能把模子摔打在操作台上搕出花。此后,怎么让花印清晰,又不产生裂痕,晾晒是关键。

  “老一辈儿晾花,都用棉被捂着,不能着风。我们做花后,发现这样蒸出的花印不真,就试着开小电扇吹花,没想到,蒸出的花反而更好。”她们还对醒花工艺进行了改进,用空调控温自然醒发,进一步提升成品率。

  新工艺征服大市场,伊清坊的面花不仅在羊二庄镇备受欢迎,还走到了黄骅市区不少饭店餐桌上。赶上订单多时,他们每天要生产1万多个面花,至少消耗30多袋净重25公斤的旱碱麦面粉。

  收麦、洗麦、磨粉连日来,羊二庄镇许官村桥北面粉厂也忙个不停。“我们这里只加工旱碱麦面粉,咱本地旱碱麦磨制的面粉韧性强、耐蒸煮,适合制作多种面食,特别是蒸面花再合适不过了。”负责人任树青说,他们除了给农户加工面粉,还和周边的面花厂长期合作。赶上旺季时,每天要向面花厂供应五六十袋净重25公斤的面粉。

  如今,在羊二庄镇,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面花产业链中,如这些经营主体一样的从业者还有很多。从一个“花”到一条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还增加了旱碱麦种植户的收益,实现了面花生产、面花模子雕刻、面粉加工等多个业态的良性发展。

  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滕庄子镇的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则将讲好面花故事的着力点,放到了创新面花品类、深耕面花文化方面。

  走进帝鉴食品公司,视线瞬间被展示台上的面花吸引。霸气生威的“镇海吼”铁狮子面花,硕大精致的鱼儿面花,还有趣味十足的十二生肖面花无不造型新颖,生动吸“睛”。

  这些别具一格的面花,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创作的。

  “小时候,每到春节前俺家都蒸面花,又好看又好吃。”视觉与味蕾的双重满足,让小小的孙建军幸福不已。长大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的他,走上了传承面花制作技艺的道路。

  面花制作在黄骅有着几百年历史,虽然这是条老路,但孙建军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让面花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传统面花蒸制需经过18道工序,面粉质量是第一关。我们从始至终选用本地旱碱麦磨制的麦芯粉,做出的面花有嚼劲儿,入口微甜,蒸出来的面花图案也最生动。”孙建军说,在沿用老肥发面、手工搕花等传统制作流程与工艺的基础上,他还着意从面花形制等方面做创新。

  多年来,根据顾客的不一样的需求,孙建军相继创新出了婚宴、寿诞、生辰、节日、节气和私人定制等10余个面花系列100多种面花。让老手艺产生新卖点,他还在面粉里加入五颜六色的果蔬汁,让面花告别单一的白色,变得多彩多姿。

  如今,这些面花产品备受顾客青睐,畅销京津冀,就算是在淡季,销量也能和前几年春节期间持平。这两年,帝鉴食品公司还开辟了网上销售经营渠道,把面花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今年我们还将在产品多样性上继续钻研,除了推出寿桃等适合宴席的花式面花,还要打造立体面花,更多圈粉。”孙建军说。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还始终致力于将这项传统制作技艺发扬光大。通过非遗进校园、参加展会等方式,他身体力行地普及面花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北方特色面食蕴含的文化和故事。

  “面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面花,讲好面花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咱盐碱地承载的深厚文化渊源。”孙建军说。

  33岁的赵重雪是渤海新区黄骅市黄骅镇后苗村人。她是一位先天身体残疾的“袖珍女”,像这样在网上销售黄骅面花等土特产品,是她的创业日常。

  别看年龄不大,赵重雪却是一位有着5年多黄骅面花等土特产品电商销售经验的“资深达人”。

  其实,早在2010年,她就在一家网店里做客服卖服装。勤奋好学的她不仅能很好地与顾客沟通,还自学了上架商品链接、修图、拍照等技能。

  2018年,决定自主开网店创业,赵重雪没有继续销售服装,而是把目光瞄向了黄骅面花、旱碱麦面粉等土特产品。

  “俺从小吃面花长大,它麦香浓郁、口感筋道,当时就觉得,咱这么喜欢,别人一定也爱吃。而且这是咱黄骅的特产,货源充足,别地儿都没有,应该能开辟独一份的市场。”带着对黄骅面花的满满信心,赵重雪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店铺。

  让她意外的是,开店没两天,还没有做推广,就迎来了第一个订单。这是一位定居外地30多年的黄骅顾客,多年来,一直想着家乡的这口麦香。“他也是偶然搜进了俺的店铺,看到俺挂的面花链接,问能发货吗。”赵重雪对面花给她带来的第一个电商订单记忆犹新。

  “收到货后,他别提多开心了,连连说,可吃到咱黄骅的特产了,给了俺好评,成了俺的老顾客,一直到现在还不定期买面花呢。”每每想起当时的情形,她都开心不已。

  就这样,口口相传,慢慢的变多在外定居的黄骅人,在赵重雪的网店订购黄骅面花,又尝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

  网店销量逐渐稳定,赵重雪还在羊二庄镇找到了固定的面花、旱碱麦面粉供货商。这两年,她又在拼多多开起网店,让黄骅面花为更多人所知。

  “现在俺的顾客群体较为稳定,多是在外居住的黄骅老乡。通过电商渠道,咱这面花发到了全国各地。”赵重雪说,黄骅面花于这些老乡而言,不只是一份美食,更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如今,在她的网店里,夏季时面花的月销售额能达到2万多元,春节前,月销售额能达到四五十万元。

  “除了打理好网店,以后俺还计划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宣传咱黄骅面花,让更多人了解、品尝这盐碱地上产出的美味,让黄骅面花开遍全国各地。”助力旱碱麦“生金”,赵重雪的信心十足。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