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就是这么神奇!例如“皮革”这个词,其实“皮”是皮、“革”是革,两字各有所指。皮,是指“带毛的动物皮”,而去了毛的则叫做“革”。还有就是“真皮”这个词,何必加个“真”字,这也说明了市场上假货太多,潜台词对应的当然就是“假皮、仿皮”。
“纳帕真皮”这一个名字由来,传说是在一百多年前的1875年,在美国一个叫做NAPA的地方,首先开始采用一种新的鞣制皮革的技术,而这项新技术就以NAPA这个地名而命名,通过这一种方式鞣制出来的皮革就叫做NAPA皮革,而后随着NAPA皮革的全世界流行,NAPA这一个名字最终不知道怎么来演变成了NAPPA。
“纳帕真皮”只是“NAPPA”的音译,代表了皮革业内的一种术语而已,专指“头层皮”。并非什么高级真皮品牌。“纳帕真皮”是一种工艺,属于行业内的技术术语,当然任何车厂都能够正常的使用了,当原本以“纳帕真皮”为噱头的豪华品牌发现,现在最低端的车型也开始以“纳帕真皮”为宣传语后,于是,他们不再强调自己的“纳帕真皮”了。不过说实在的,各车厂的“纳帕真皮”,无论从选料到做工都不一样,其实也没什么可比性。
所谓的“头层皮”是一种制作的过程,“将牛或羊的皮分为两层,外面的一层就是头层皮”。头层皮带有皮革自然的纹路,不仅手感细腻,而且十分耐用。头层皮大量使用在鞋子和皮包领域,当然,也是高档汽车座椅用皮的首选。
从动物的皮料到成品的真皮,要经历两大加工程序。先是鞣制,接下来是表面的处理。汽车用皮主要使用在座椅、扶手、门内饰板和仪表台等地方。座椅用皮大都使用牛的头层皮,无论是质感、外观等等均有着上佳的表现。当然,牛皮是主流,还有使用羊皮、鳄鱼皮、鸵鸟皮的等等。即使是头层皮,根据皮子的种类和来源、加工手段等等,也还再分为多种档次,成本和价格差异巨大。
不同的加工方式最终将导致极大的品质差异。以有害的物质鞣质、加工、喷涂,虽可大幅度的降低生产的成本,但将会令皮料终生散发有害化学气体,主要是甲醛和TVOC等,在密闭的车舱内对人尤其是儿童的影响极大,是癌症、白血病的罪魁祸首。
目前中国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后市场上的真皮改装,几乎处于一个没有监管的乱市,改装真皮座椅从不到千元起步,这些皮料+仿皮制品的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大部分车主是绝对没健康环保意识的,原因当然还是对材料危险的了解不够,而缺乏有效的监管更是市场乱象的根源。
现在,大多数的厂家已经很注重皮革的生产环保表现,生产出的皮料几乎无害,但因为成本非常高,一般来说只有中高级汽车会采用高成本的真皮材料。在咱们国内,虽有法规限制,但目前仍没有十分明确、严格的车内空气质量限制,导致部分车型的车内污染严重。
而中国市场上还有一种现象,虽然说一些豪华车型或大品牌较有保障,但许多车厂为了在中国这个不够成熟的市场上多赚一些钱,慢慢的开始采用“适者生存”这个法则,他们以“中国的法规没有具体实际的要求”为借口,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区别使用降低了级别的皮料,而同样的车型在欧美市场销售时,受限于严格的当地法规,他们使用高规格的环保皮料。
买车之前,如果厂家的宣传中有这方面的确认,这当然是最稳妥的;而对于在用车来说,如果有异味的话,只好想办法自己检测了。这里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单凭“车内味道较大”,是无法判断是否是有害化学气体的,换句话说,“味道≠有害”,单靠味道来评判并不准确,此外,车内的味道也可能是由其它部件发出的。
现实情况是:没有几个车主能实时准确地检测自己车内的这些有害化学气体,因此,将其形容为“潜在的炸弹”并不为过。而更可怕的是,车主自身不懂或不够重视,加上汽车销售员的一句“这是新车特有的味道”,不知还要坑害多少车主!
即使检测到车内污染物较高,要想与车厂对簿公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进行严谨科学地检测、走法律途径等等,费时费力,最终多以厂家与车主的和解告终,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