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里的江苏⑤】遇见蓝染 布里生花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小店里的江苏⑤】遇见蓝染 布里生花

2024-06-21 新闻资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我们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最终目的。当下,街头巷尾、商场集市、城乡社区,各类小店升腾着浓浓烟火气,“小店经济”热气腾腾,城市发展活力满满。小店,彰显地方特色、服务保障民生,也对促进就业有着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小店经济”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整体经济发展。即日起,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特别策划《小店里的江苏》。一起探寻“小生意”里的大能量!

  当下,慢慢的变多的非遗项目正从橱窗里的展示品,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各式各样的小店将非遗文化传承和消费推广进行融合。特别策划《小店里的江苏》,今天跟随记者一同走进南通的一家蓝染体验小店,邂逅国潮、共享非遗魅力。

  一块白纱布,折叠线扎后,放进纯天然草本植物提取的靛蓝染料里,来回洗染几遍,布料便逐渐变青绿再转成蓝色。这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印染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蓝染”。

  在南通唐闸古镇北市景区东北角的小巷子里,藏着一间蓝染文创小店:山麦蓝染文创。店门外随风飘扬的“扎染”字样布旗、门口摆放着的四五个蓝色染料缸、货架上的扎染抱枕、衣服、首饰等琳琅满目,蓝色基调布满小店的角角落落。

  店主李秀秀:你好,欢迎光临,来看一下,我们大家可以现场体验的,可以了解一下丝巾、围巾,都是能体验的。

  正在南通读大学的王令仪,趁着闲暇和朋友来打卡。王令仪和记者说,她是在小红书上刷到这家小店,感觉扎染很有意思:“对南通的文化比较感兴趣,就想来体验一下。感觉还是挺奇妙的,就像拆盲盒一样。”

  店主李秀秀是一位90后,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她,毕业后就自己创业做棉麻类家具产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蓝染的资料,一下被深深吸引:“前期也是无意中接触到一些关于蓝染的有关的资料,自己很感兴趣,就从网上买了一些染料回来自己染染布,做一些布艺的产品,越来越喜欢,就这样子慢慢坚持了下来。”

  2021年,李秀秀的扎染文创铺子开张了。由于蓝染较为小众,店铺知名度不高,最差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但李秀秀没放在心上,她有自己的坚持和思路:“蓝印花布给大家的感觉会比较复古,可能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会喜欢得更多。我们现在要把它做得更年轻化一点,时尚化一点,让年轻客户喜欢它。让文创产品是我们的生活,让更多人接受。”

  两年来,她不断探索蓝染的创意方式:卡通人物是否也可以染?除了棉麻布、丝绸,是否能在别的材料上扎染?同时学习拍摄蓝染制作短视频,在线上推广小店,吸引年轻人前来体验。慢慢地,她的小店人气和知名度慢慢增长,陆续接到了不少年轻人,甚至是企业和社区的线验订单:“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在网上发一些视频,接了一些订单,慢慢就好起来,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

  在2022年6月下发的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名单中,南通唐闸古镇内拥有国家级和省、市、区级非遗项目20多项,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亲身感受非遗的平台。非遗小店打造为集群,让文化更有“烟火气”。景区出台的助企政策,也让李秀秀更添了坚守的“底气”。

  李秀秀和记者细数景区对小店的扶持:“现在是一个免租期的阶段,这样我们压力会小很多,不用操心房租这件事情,用心把我们产品做好。景区也定期会组织一些团体游客,给景区增加一些人流量,促进消费。”

  山麦蓝染文创只是南通唐闸古镇非遗小店集群的一个缩影。李秀秀说,未来,她希望成长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和其他非遗小店主们一起,推动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以后有机会,我想成为一名蓝染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在我的小店里,创作出更多受到大家喜爱的蓝染作品。让蓝染走进千家万户,点缀我们的生活。”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