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梦之队 封面明星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中欧体育 > 牛皮

奥运梦之队 封面明星

2024-08-09 牛皮
详细介绍:

  作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的女单和女团双料冠军,这一次的巴黎,陈梦依然会代表中国队出战这两个项目。即将再一次向着每个运动员的顶级梦想进发,陈梦的心还和出发东京前一样雀跃,当然,这其中也必定会有些和过往不一样的变化发生,那就是三年过去,她更清楚自己了,或许,这是比任何技术都更有效的准备。

  “这种时候,当然有紧张这种情绪存在,但我也会让自己更多地感觉到那种渴望,或是说兴奋。压力越大,挑战就越大,而正是因为这种挑战,才让竞技体育有魅力。对我自己来讲,我依旧很喜欢这种有挑战的事情。”

  陈梦能清楚地描述出每一次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在备战的过程中,或是说在准备对手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因为你会让自己考虑很多,去准备可能在场上突发的一些状况。”

  对陈梦来说,每一场大赛,她最紧张的时刻不是真正站到比赛当天的球台旁,而是赛前抽签,即将揭晓对手姓名的那个由不确定到确定的瞬间。“没抽签之前,你会想能抽到谁,等真正抽完了,其实已经尘埃落定了,无论你紧张或者不紧张,想打或者不想打这个对手,只要你想当冠军,这都是你需要面对的。所以真正抽完签,那颗心反而能够踏实下来。”

  于她而言,紧张的根源不是怕输,而是不确定,既然她的目标从来都是冠军,那征程中的每一场比赛就都没有畏惧的余地,抽签更像是拿到一张明确的答卷,看到试卷展开,上面白纸黑字印着下一个对手名字的时候,她知道,一场全新的大考就这样徐徐展开。

  “去参加团体赛的时候,那种压力跟单打还不一样,因为责任是不一样的。作为团体,你赢这一分是为了团体,不想在团体中因自己的失利影响整场比赛,所以那要比单打更紧张。”

  说起整个赛程里自己最揪心的部分,陈梦的答案是团体,尤其乒乓球作为中国队多年的优势项目,观众们早就习惯了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升国旗、奏国歌,他们就更不能失误——可硬币的另一面,是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本就一切都有几率发生,既然没人能保证百分百的胜利,她和她的伙伴们,就必须靠一分接一分的拼搏,去换回那块全民期待的金牌。

  “可能大家都觉得一定很稳,当然中国队现在肯定还是最强的,但对我们来说,这并不代表外国队对我们没冲击。而且从外界看球的角度,有了他们的冲击,可能会觉得更有意思,其实对我们也是这样,如果他们没进步和提升,那我们的训练、创新和提升,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作为最想拿下第一名的那个人,她从来不会期待对手的软弱,恰恰相反,比起随随便便就赢下比赛,她更期待面对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然后战胜对方。这时到手的,才是闪闪发光无懈可击的金牌。

  “我小的时候,心态完全是拼,赢了就赚了,输了也感觉正常,但现在面临年轻队员的冲击,我觉得即便有时候我的技术不如他们先进,但也有办法去取得比赛的胜利,这里面就要用一些比赛的经验,和一些战术的组合。”

  在这一个奥运周期里,陈梦拼得不轻松,还经历了伤病的考验,但当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毫不松懈地度过之后,她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取决于你在场上的状态,还有就是你对自己的了解。”

  她还记得“小时候”打过的许多场球,那时候让她纠结的是具体的技术,而在比赛现场,技术能发挥出多少又很依赖当时的气氛和心情,这就会导致太多的悬念漂浮在空气中,有时候发挥失误,连她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握拍的手。“七年前的一次比赛,当时是我无法控制的紧张,到了赛前训练,就是教练跟我说什么,我练什么,我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了。不像现在,现在我知道我需要练什么,或者针对这个对手能怎么办。”

  更具体一点说,现在的她也不是完全能精准控制每一秒的心情和动作,只是在赛场上的各种不确定面前,她更知道该怎么样应对了,这就是时间的礼物,没有一点人可以凭空赠送给她,全靠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才能获得。

  “更多的时候,是在用我对于乒乓球的理解去打球。”顶级高手的交锋,从来不是拼动作或者力道,现在的陈梦,正等着用脑中的思考和心头的信念去放手一搏,最大的舞台已经向她敞开。

  踏上第二次奥运之旅,黄雅琼少了执念,多了淡定。竞技体育,特别是奥运会,残酷和精彩都在四年才有的一届里。这一次,黄雅琼不想去考虑自己和搭档是否正好处于运动生涯的巅峰,她更像是真的要享受比赛——一切都尽全力准备好了,至于其他,就交给赛场。

  从小就喜欢打羽毛球的黄雅琼,现在说起自己从事的这项运动时,更多的情绪也依然是快乐。哪怕从爱好到专业,从普通选手到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这条路上,要跨越许多个别人眼中的困难考验,她也依旧坚守着纯粹的初心,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听我爸妈说,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打羽毛球,只要看到有人在路边打,我就会停下来看,直到他们打完了我才走。”时间倒回黄雅琼五六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完全没想过有一天会让孩子去从事竞技体育,直到亲眼见证小区附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已经没人能再当她的对手,他们选择把她送进了正在报纸上刊登招生简介的羽毛球俱乐部,那一刻,命运之轮开始转动,黄雅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它最大的魅力还是体育精神,让你永不服输,这是会影响每个人的。”从系统接受羽毛球训练到现在,22 年的时间过去,黄雅琼从来就没怀疑过这个选择。这份永不服输的精神不止见证过她赢球的许多个荣耀时刻,也陪她走过了无数迷茫的关卡,就拿上一轮奥运周期来说,当她的搭档出现伤病,作为混双选手的她要如何坚持,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她到底有多热爱这项运动。

  “那个时候,就是我自己一个人练。因为整体的话,两个人配合下来才能反馈出很多问题,哪怕我自己一个练得很好,也未必适合我们,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当时我也不清楚自己练了这么多,有没有用。”

  既然选择了这个需要追求 1+1 2 的项目,她就默认两个人必须无条件地相信对方,在这个双向信任的往来里,每一边都可能短暂地拥有优势,但她确信任何优势都不会无限拉远,他们总会迎来重新并肩作战的那一天。“搭档嘛,我觉得是互相成就。打不好的时候也要互相包容,有问题就再来。反正所有的成就,都是两个人一起享受。”最终,黄雅琼和她的搭档郑思维在东京奥运会上联手获得了银牌,又过了三年,现在他们还要携手走向巴黎。

  “经历了一届奥运会,再加上我们近几年也经历了一些起起伏伏,心态上可能更沉稳了一些,备战时的心态也会更好一些,不会像上届奥运会那样有一种‘绝对’的心态,就是我一定要什么的那种心态。我们现在是为了巴黎奥运会再努力拼一把,但结果怎样,我们都能接受。”

  大赛在即,当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正摩拳擦掌,黄雅琼则是在以一种淡定沉稳的心情来面对这个体育世界里的关键时刻。“6 月份还是有一些比赛,在奥运之前参加比赛,会对奥运会有帮助,因为我们能明白我们会遇到哪些对手、会有哪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也有时间能回来准备,到时候在奥运赛场上,我们就是一个有备而来的状态。”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当然和每年都有的世界巡回赛不同,运动员在重视程度上会有很大的区分,但任何比赛都是一分一分打下来的,具体到为了一场比赛而做出的准备上,黄雅琼希望自己的心态可以回归到最简单的比赛本身。“每一对,我们赛前都会去看他们的比赛录像,如果近期我们有交手过,我们会看自己跟他们的对打,也会选择看别人跟他们对打比较有心得的一些比赛,对,我们基本上都会这样。”

  羽毛球是个非常考验临场应变能力的运动项目,尤其混双是四个人站在场上,这其间的每一个球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但即便马上要面对这种刺激的对决,黄雅琼依然保持着她的平常心,这已经成了她的一种“武器”,保护着她无所畏惧地前进。“对我们现在来说,可能不会特别紧张,因为我们打过很多比赛,也参加过奥运会了,所以我们大家可以更好地备战奥运会。”

  即将再次出征奥运会的孙一文,这一回的目标是“让自己会变得更完美”。这是个比赢下多少场比赛更难的挑战,但她清楚自己一定要努力去实现,毕竟这是她又坚持了一个奥运周期的动力所在,她相信自身可以走得更远。

  这个奥运周期,孙一文过得不轻松。挑战是从三年前开始的,东京奥运会女子团体重剑半决赛中,她意外受伤离场本就是重大打击,没想到在回国后长达一两年的时间里,她依然要花大把时间去解决这次伤病给身体带来的长远影响。当其他选手已经把过往归零,开始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准备时,孙一文好像还身陷于那个名叫“东京”的旋涡里,她清楚自己先得安稳地走出来,才可能开始下一段名叫“巴黎”的征程。

  “东京比赛结束后,紧接着就带伤参加了全运会,那之后我休整了一年,一直不停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最严重的时候,孙一文不仅不能弯腰,只是简单地坐着,对她都有几率会成为负担:“坐个五分钟,后腿会慢慢的出现神经痛。”在这样远不及普通人的身体状态下,任何竞技目标都成了空想,那一段时间,摆在她眼前的难题不再是如何训练,而是如何治疗,或者说,是在各种治疗方案里,选出一个最不影响今后训练的最优解。

  “做手术的话,至少得半年才能完成手术的康复,这还不是恢复性训练,我觉得时间过长了,就选择了保守治疗。治疗期间我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治疗之后也进行了一些体能训练、力量训练。”

  平心而论,从 2003 年进入体校到现在,专心治疗那一段时间,是孙一文在身体上最放松的日子。“没训练那一段时间,甚至还可以睡会儿懒觉。”但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孙一文就想到自己并不太享受这种前所未有的悠闲。“从小就适应了队里面那种模式,突然闲下来,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反而缺少了动力。”于是当机立断转换模式,即便身体还完全承受不了大强度训练,孙一文也不想再继续“等待”下去了。

  “治疗那一段时间,我也一直住在队里边,从来就没真正地离开。我每天上午要坐两小时的车来回去治疗,下午康复训练。”身为运动员,她就要保留自己作为运动员的规矩,时刻准备着,才可能终有一天重返赛场。

  “既然选择了要再去打这一届,那面对伤病,就应该淡然一些。对自身的体能或者力量要求,要比以往更高一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护我的身体,算是一个和解的状态。”

  现在说起来轻描淡写的经历,真正发生的时候并不轻松。刚回到训练场时,孙一文全身的肌肉都体验过那种高强度运动后的“酸爽”,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洗澡或者日常行动,腿都无法受力,“一动腿,腿就打软,控制不住要摔倒”。

  比身体经历极限更难跨越的,还有心理的考验。每届奥运会结束都是许多运动员退役的节点,那时候孙一文尚不确定自己能否站在巴黎的比赛场上,却要一边治疗和康复,一边看着跟自己年龄相仿的运动员们依次离开。“以前的老队员也差不多退役了,特别是女运动员,大家都在这个年龄退役,我心想,那我差不多可能也该退役了?但是治疗那一段时间,我还是希望能再去突破一下自己。”

  在孙一文从事的女子重剑项目上,蝉联奥运冠军的仅有一人,所以她想试试。试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试就一定没机会。“我想着我也还能再拼一拼,去打破近 20 年无人卫冕女子重剑的历史。”

  就是靠着这个信念的支撑,孙一文熬过了治疗和康复。但与此同时,她对于击剑的运动也逐渐超越了简单的成败,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突破。她选择大胆技改,更加积极主动地在赛场上采用“抢攻”,力求将直柄剑的打法与枪柄剑的打法融会贯通。

  “因为身体的伤病,这更难,因为要让自己会变得更强,去弥补这一块的缺陷。”重返训练场后,她展现出“重生爽文”里才有的超强战力,对她这种做各种动作都已经成了肌肉记忆的顶级运动员来说,技术调整意味着很多长年累月的习惯都要推倒重来,但她毫不犹豫,她知道,这是通往梦想的最佳途径。

  “击剑毕竟是我练了十多年的一项运动,我不希望在退役或者老了之后,提起这件事情,我说‘曾经有个动作,我做不出来很遗憾,我要是能把它做出来就好了’。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希望自己能大胆尝试。”

  登顶奥运冠军后,已无客观存在的“更高荣誉”等着孙一文去争取,但名次的极限不等于她自己的极限,只要她还想提高,她就还会站在场上,那是她向自己发起的更高挑战。

  奥运会之前,身兼多项比赛的张雨霏至少每天训练 7个小时,为了其中的个别项目,她还要特别花时间完成一些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练习。身处这种不断加码的重压之下,她想看看自己极限边界在哪里。“永远没 100%准备好的那一刻,所以,想到就去做吧!”箭在弦上,她不想用任何内耗的情绪去束缚自己,重要的永远是向前冲,全力以赴地向前冲。

  4 月,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巴黎奥运会选拔赛;6 月,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运动员名单公示;7月,启程飞往巴黎,参加自己的第三次奥运会—进入 2024 年,张雨霏的时间就像被按了“快速播放”的按钮,唰唰唰地一闪而过。如果说过去三年的训练和比赛都是各种意义上的沉淀,今年的张雨霏则在等待一场新的爆发。巴黎西北部的拉德芳斯体育馆已经正式改造成奥运游泳比赛的泳池,能在这里升几次国旗、奏几次国歌,是她眼下最重要的目标。

  “选拔赛结束,那种特别紧张的时刻就到来了,大家都更紧张、更争分夺秒,感觉每个人都恨不得住在游泳池里。”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心里分量最重的大赛,没有之一。所以每到这个大赛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刻,游泳队里也会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不仅是训练馆里会立起一块精确到秒的倒计时牌,一种紧张的气氛其实是看不见的,它就像藏在波涛之下的暗涌。比如任何一个人都比平常更抓紧训练,任何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动作细节抠得更仔细,这些分毫之间的差异,可能就会决定 7 月底那些比赛里的最终排名。而张雨霏,作为要参加女子 50 米自由泳、女子 100 米蝶泳、女子 200 米蝶泳以及多项接力比赛的重要选手,更得把一份精力掰成好几份,让自己在每一个项目上都达到极致。

  “第一是年龄变了,从 23 岁到 26 岁,其实数字的变化没什么关系,关键是三年过去,体力会会降低。第二是和年龄的增加相反,比赛的项目更多了,这会成为一个更大的挑战。第三,则是这一次大家对我的期待会更高。”

  东京奥运会上的 2 金 2 银,让张雨霏成为全国观众最期待的游泳运动员之一。从最初学游泳只是为自己而战,到现在身穿印有国旗的队服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张雨霏面对的挑战不再只有眼前的技术和伤病。几年下来,她渐渐学会了应对来自外界的压力。现在的她,已能让自己专心享受来自看台的鼓励:“无论在哪儿比赛,每一次出场,都能听到很多华人为我加油鼓励的声音。还有当我站上领奖台的时候,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大家跟我一起唱国歌,唱得很大很大声,国歌响彻全场,那一刻会更真切觉得身为中国人非常骄傲。”

  把日历翻回几年前,刚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的张雨霏也曾经把这些关注当作压力,忍不住纠结“如果我游不好,会不会让大家失望、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但当下的她已经不会再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烦恼,身在泳池,她就只想着眼前的比赛,一秒也不能分神。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为了在奥运会上有所突破,此前一年,张雨霏做出了一些重要的技术调整,还把参加 6 项比赛当成了今年的目标。对她这种每个动作都经历过千万次重复的人来说,改技术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打破原来的肌肉记忆,很多努力要重新来过,即便教练和她本人都基于经验做出了分析,但在结果最终到来之前,没人能保证一定成功。

  “运动员到达了一个顶峰之后,那就是我们的舒适区,如果你不去突破,不去改变自身的训练模式和动作,就很难有更高的成绩。”最终,张雨霏用三四个月的时间让这次技术调整得到了一个理想的结果,她还记得那一段时间里,除了练习、练习以及练习,剩下的一件事情就是她要反复说服自己,告诉心里那个不确定的自己“我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或许每一场比赛的排名有高有低,但在答案揭晓之前,她需要让自己稳下来,只有心是定的,成绩才有机会如她所愿。

  “游泳,虽然看上去是一群人在游,但是你在游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方法说话,更多的是待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时至今日,张雨霏还能回想起自己最初踏入泳池的这个最简单的原因。她也期待着,在巴黎的赛场上,依然能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完成一场接一场最极致的竞赛。

  东京奥运会上,凭借 11 秒 20 的成绩,葛曼棋成了历史上第一位跻身奥运会女子 100米半决赛的中国选手。转眼又要出发巴黎,经历过由伤病带来的“至暗时刻”,也重新站上过大赛的领奖台,葛曼棋再一次蓄势待发。100米是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直道距离最短的比赛之一,同时也是挑战人类速度极限的比赛,为了这快得好似只发生于“一瞬间”的奔跑,这三年,她用自己的方式冲刺着。

  对观看女子 100 米项目的观众来说,赛道上的葛曼棋很好找,头发扎成“哪吒头”的那个就是。每次发令枪一响,她真的就像个头顶“哪吒头”,脚踏“风火轮”的小哪吒,刹那间从跑道上飞驰而过。因为她的速度,也因为她的发型,人们对她的期待已经超越了观看一个普通运动员刷新成绩,在可爱又吸睛的形象背后,“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豪言壮语正在被葛曼棋用自己小小的身体实践着。“我觉得,运动员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不光外形,葛曼棋的一切努力,都在身体力行地证明着“运动员应该是这样的”。尤其是在这个奥运周期里,当她因伤病,不得不去经历一段当时并不知道为期多久的“至暗时刻”,那种在黑暗中努力摸索的坚韧,构成了她痊愈后在赛场上能量迸发的基石。

  “我那一年都在受伤,一整个冬天没有训练。”2022 年世锦赛回来后,葛曼棋就陷入了一场漫长的伤病,先是膝盖出问题,只要慢跑就会水肿,再是坐骨受伤,好不容易挨到后面出国训练,没想到又出现后股肌拉伤……这个奥运周期只有三年时间,葛曼棋却用一整年在对抗伤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何时好、能恢复到什么水平全是未知数,对 2021 年还处于成绩上升期,在东京奥运会刚刚创造过历史的葛曼棋来说,这绝对是她当运动员至今跌得最深的一个困境。

  “你在运动强度很高的情况下,肌肉就是会疲劳,身体上有非常多劳损的地方,比如膝盖、脚踝、坐骨等。对这种运动员没办法避免的伤病,你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保护它,遇到训练强度大的时候要去克制,发现了自己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要赶紧停止,不让它再严重下去。而且慢慢年龄也大了,以前可能恢复得快一点,现在没办法那么快。”

  不是不着急的,只是当原本灵活自如的身体部位接连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除了耐心等待,葛曼棋毫无他法。“崩溃了很多次,在国外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在哭,好像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在自己的身上发生,真的是最后一直去赶,我感觉自己还是可以的,还有时间,如果这时候放弃了,就肯定不行了。”

  转折发生在去年 5月,作为曾经的奥运选手,当时的葛曼棋要拼尽全力去争取参加亚运会的资格。“你得是前两名,才能去参加单项。”在这场选拔赛之前的训练中,她还跑不过组里刚冒头的后辈,那时候别说是前两名,就连能不能跑进前六都成了未知数,除了绝地反击,葛曼棋已经找不到其他任何可能。

  “可能比赛这么多年有经验,最后还是拿到了第二,之后就把成绩拉上来了,去冲强度,好在亚运会时候,把强度冲上来了。”那年亚运会决赛,葛曼棋用 11 秒 23 的成绩赢得了金牌,像凤凰涅槃,也像哪吒重生,在一个只看成绩的赛道,她用成绩验证自己依旧可以是这里的王者。

  “其实那时候不用想什么技术,只是赛前把自己的节奏在训练里过一遍就好了,因为你已经在平常的训练中跑过上万次。你只要跑出去,肌肉都能记住这个感觉。”不刻意强调自己在上万次的训练中如何一点一点雕琢那个后来被称作“肌肉记忆”的存在,葛曼棋更看重的,是她的身体好不容易摆脱伤病后,心理上要如何不被局限,重回巅峰。“大赛的时候,你心里就是想说,我一定要把自己最完美的这一刻发挥出来。”

  相对于其他有时间调整、来得及逐渐找到状态的中长跑比赛,或者有几次机会允许重来的其他田径项目,100 米的一切都只发生在十几秒里,不能犹豫,没有后悔。“我们也是觉得它太快了,太快就结束了。”很快,葛曼棋又将站在巴黎奥运会的起跑线上,再次出发时,她还会系着红丝带,绑着哪吒头,那一刻,她眼前只有脚下的路。

·    网页首页    ·    关于我们   · ·    中欧体育   · ·    案例展示   · ·    新闻资讯   ·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